《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方格纸,边长是1分米、2分米、3分米、4分米、5分米、的正方形。
设计过程:
预设的教师活动 |
可能的教师活动 |
设计说明 |
一、引入 这位叔叔想请同学们来设计,但有个要求: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你们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
生1: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2:铺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 生3:铺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 生4:铺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不可以,应该选择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 |
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 |
二、新授 .活动1: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铺一铺,画一画。告诉大家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活动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呢? 活动3 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解决时需要用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
生1:我们采用的是摆的方法,找出了可以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或4分米的地砖。 生2:我们采用的是画的方法,找出的也是可以选择选择边长是1分米、2分米或4分米的地砖。 生1:生1:1、2、4都是16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生2:1、2、4是16和12的公有的因数 边长最大是4分米。 生1:设计地砖和墙壁上帖的方形面砖时,如果要求用的正好是整块的,并且没有铺满时,要用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生2:把几根不同长度的彩带分成同样长并且不能浪费时,也要用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生3: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正方体并且不能有剩余时, 同样要用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 |
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和素材,让学生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使学生能够成为数学资源的开发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三、巩固 1、做一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练习: 把下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出示12和18公因数的集合图) 先让生想一想,再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第1题。 刚才同学们完成得很好,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几?14和49的最大公因数是几? 3、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出示题:双语小学五(4)班有24名女生30名男生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 |
|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注重认知结构的深化和发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