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姜:房企囤地经得住彻查吗?


                辣姜:房企囤地经得住彻查吗?

昨天和今天,杨少峰已经连续两天露面央视,揭露了高房价的根源在于上市房企恶意囤地所致,其锋芒直逼香港盈科和华润置地两个巨人房企,语言犀利,论据充分,可以说,老杨已彻底扒下了开发商最后一层底裤。

 

记得两个月前去北京,正好赶上杨少峰的公司乔迁至东三环新央视大楼对面,在这寸土寸金的甲级写字间喝福建功夫茶的同时,我已经隐约猜到了老杨即将会有大动作,果然,出手第一招,就直奔上市开发商要害之处,捏去......

 

这几天,总在央视上看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频频发生爆炸事件,但连续两天,在CCTV2和CCTV新闻频道有关上市房企囤地话题,也扔出一枚炸弹,随着日前国土部宣布的“囤地严查令”的发出,这枚炸弹已被京城大侠杨少峰突然拉响,这一响声没有恐怖,而是让万千购房百姓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一缕希望。

 

可以看出,老杨对这场爆破早已做了精心准备的,节目中的整个思路和观点,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杨少峰的见解,就连狡黠诡异的潘石屹也惊呼:有1/3的开发商纯粹在倒地......

 

炸弹的响声或许一样,但炸法却大为不同,恐怖分子用的是汽车炸弹,老杨用的是人肉炸弹,一个让人恐惧,一个让人欣喜......

 

就在老杨扔出炸弹的节骨眼上,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提刀救场,扬言再过10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住进新房,整个发言中既不提高房价,也不提高囤地,更不提百姓收入,只是罗列了许多数据,想必仅仅是为了显示点专业记忆力和懂宏观数据的牛X。

 

上市房企通过大量不惜血本的圈地运动,为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画出后市利好的“大饼”,然后再利用这张“大饼”,在股市高点出货的同时,继续向股民IPO增发新股敛取巨额资本,然后,再用在资本市场圈来的钱,继续大肆购地,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这已经是昭然若揭的常规把戏了。

 

这种手段虽然已经不是什么高明的独门秘籍,但被在上市房企大佬们的手中玩得屡试不爽,在此,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一是,在新增土地囤量远远超过市场销售量的时候,他们看重的并不是房地产开发的本身,更不是开发商能力的强弱,而是资本市场泡沫下虚幻的巨大诱惑;二是这场圈地套钱做法最后酿成的恶果,只能是虚幻资本部分和囤地总量无节制地庞大,房屋的市场供应却越来越萎缩,直接会导致房价坚挺的人为垄断局面。

 

有时候上网总得隐身,因为网友们最关心的房价和股市两大突出问题总会被问起,即使你每天回答一百遍也无法满足他们的追问,想必,圈内写博客的朋友们都会有此同感吧,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加上上市房企诡异的做法,其实是一场理论和操作实际之间的博弈,别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回答不了,就算是把福尔马林里泡的福尔摩斯捞出来,也照样回答不了。

 

房价会不会下跌?地方政府是土地的最大受益方,而土地又占房价的绝对权重,地方政府作为参与房地产开发这场游戏中的绝对主角,面对开发商的大量囤地待涨和资本市场的狂敛行为,加之腐败因素,你说结果将是什么?

 

再说了,当运动员和你所寄予希望的裁判员捆绑在一起的“强强联合”,购房百姓作为弱势群体,是不是无疑于刀俎下的鱼肉,所以,如果地方政府卖地为生的脐带不被彻底剪断,如果房地产开发的游戏规则不重新制定,如果开发商跟地方政府微妙的关系不彻底阳光化,中国的房价即使降价,也是阶段性的昙花一现,这一点,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的完成量,已经说明了一切。

 

股市何时最危险?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资产泡沫化,也就是上市企业为了圈钱,不惜代价人为地制造“后市画饼”,继而诱惑股民大量入市拉高股价,而上市房企的做法更为简单也更为单一,就是直接跑马圈地就足够了。

 

至于何时开发根本不想,也不重要,因为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其房地产开发的主业已经沦为在资本市场招摇撞骗的道具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既不是源于房地产供需关系的破裂,也不是房地产自身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而是资产泡沫化严重到一定程度,泡沫破灭致使股市崩盘的结果。

 

杨少峰的这声引爆,会引发众多上市房企在勾勒股市神话的彻底破灭,揭开的不仅仅是放弃在股市圈钱的黑幕,也敦促了人们对国土部“彻查囤地”的期待,如果少锋的揭秘和追问一一得到落实,这无疑会给今后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场革命性的震荡。

 

最后,期待这场地震的同时,也给刁民老杨鼓把劲儿吧,即使有再多的像陈淮等御用蒙面客们诸多的质疑和反击,你也一定要坚持把炸药包扛下去!

 

走牛X的路,让傻X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