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人:韩和元
撰写日期:09.11.27
事件回顾
迪拜于周三宣布将重组其主权投资公司迪拜世界,并宣布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偿还推迟6个月,迪拜世界目前负债近600亿美元,面临破产。受此影响,26日欧洲股市遭重挫,到今天(27)日,全球股市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五。
危机难改复苏趋势
但我们倾向于认为,迪拜不会产生类似雷曼兄弟带给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的影响。我基于的原因在于:
一、毕竟650亿美元的债务并不算多,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甚至要小于去年的冰岛危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到目前为止,迪拜世界只是推迟还款而不是破产。另,据国际货币组织IMF2008年2月出具的一份报告,该组织预测迪拜政府的相关负债可能高达470亿美元。
但迪拜所属的阿联酋联邦财力却很是雄厚,有关报告单仅七个酋长国之一的阿布扎比,就拥有阿联酋九成以上的石油储备,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2006年阿布扎比的财政收入达530亿美元。国际货币组织IMF在2008年2月那一份报告中预测,阿布扎比的金融资产在2500亿—8750亿美元之间,迪拜的负债与阿联酋整体大量的结余只是小数目而已。亦正是基于此,迪拜事件对中东国家的影响不会很大。
当然迪拜危机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阿联酋国家的团结,如果其他酋长国特别是阿布扎比对迪拜不予以施加援手的话,那么阿联酋全国所产生的大量资本结余对于迪拜的债权人来说亦没有任何意义。
二、纵或如此,从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这些债务涉及的也仅只是中东及欧洲银行,并且在该笔债务构成中,欧洲银行所在份额亦有限。这对于前期已接受过压力测试的欧洲银行来说,事件对其业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太深远。
亦基于此我们的判断是,迪拜纵或是破产,其破坏力亦不足以改变经济复苏这一主要趋势。
事件或令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维持
前期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挪威相继加息,以及印度央行的相应调整,似乎意味着当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正逐步的走向退出的境地。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迪拜债务危机的发生,我们反倒认为,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世界各重要经济体得到维持。毕竟,当前政策的退出亦既意味着,债务人的资金成本增加,这或将使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进而引发更多的推迟还款甚至破产的事件发生。
故此,我们认为事件或令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维持。
短期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当然以迪拜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各国财政恶化的事实,在短期内也的确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因为这一事件透露给投资者的是目前的解决前景还是那么不确定,那么的脆弱。
亦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在短期内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暂时的幅度并且相对较大的震荡。
中国资本市场将受宏观调控的可能性加大
这种震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或许表现的尤为明显。我们基于的理由是,前期以樊纲、吴敬琏、厉以宁、刘世锦、余永定等为代表的中央智囊,一再的就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存在资产价格过高予以风险警示。而这回迪拜之所以产生危机,就在于其楼市价格严重泡沫化,也就是正是上述那些中央智囊忧心所在。原来智囊所论仅及理论,而这回却是以实例呈现于中央决策者面前,这无疑将使他们对资产价格泡沫化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了更直观的感触。
如前所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对货币政策亦难有根本调整,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将受到宏观调控的可能性加大。
最可能的调控方法---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区别对待
基于上述分析,另特定于在已经大量投资的背景下,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倒逼决策者必须维持当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于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而造成的外汇占款增长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我们认为政府近期除了采取发行更多央票正回购更多的流动性外实在没有太多的政策工具。毕竟,当前虽然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但在拉动GDP占主导作用的投资方面,私人部分还没有进入的迹象,民间投资无法启动,那么经济也就不能说明回暖,毕竟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光凭财政支出,短期可能有效,但于中长期来说,是难以无继的。
所以我们认为决策层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会采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区别对待。近期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认为央行还将维持当前的市场操作手段,即通过不断发行央票来“抹”流动性,但同时可能会与银监会一起,通过“窗口指导”来决定信贷资金的流向。
迪拜危机令中国资本市场受宏调的可能性加大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