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几句话


 

世界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发生可能发生之事。
 ——日·京极夏彦《姑获鸟之夏》
解读:
刚进入心理咨询行业时,每遇到一些案例往往觉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来访者怎么会这样想,怎么会这样做?做得久了,心下释然,其实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存在的事情和想法。人的复杂性超乎我们的认知,这也是心理咨询为什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日本作家京极夏彦在小说《姑获鸟之夏》有一段:这世上只会存在应该存在的事物,只发生应该发生的事物。世人错以为仅凭着自己所知道的一点点常识与经验的范畴就能了解宇宙的一切,所以才会一遇到稍微超乎常识与经验的事件时,就异口同声的喊着不可思议、千奇百怪,而骚动起来。说实在的这些连自己的本质与来源都没有思考过的家伙,又能了解这世上的什么呢?(P28)小说中主人公京极堂还有段解释:“…拥有常识与文化是很重要的。只不过这些常识与文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作用而已,若误以为能放诸四海皆准,那就是种傲慢的想法。”
有位咨询界的前辈在给心理咨询师提建议的时候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时刻保持着以下几件事情,一要不断接受正规的培训和学习,二要广泛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人文方面的书籍和社会时事,三要经常的自省和自我觉察,四就是要定期接受督导(包括个人和团体的,也包括案例督导)。在关于大量阅读方面,他尤其推荐心理咨询师涉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同时,也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奇幻荒诞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这可以激发心理咨询师的想象能力,可以培养心理咨询师的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是我们面对“不可思议”的最有效的方法,咨询治疗才有可能开展起来,才可能会产生效果。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你拥有的唯一工具是锤子,你就会把所有问题都视为钉子。   
If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you tend to see every problem as a nail.
——(美国心理学家)格雷厄姆·马斯洛
解读:
心理咨询师的工具就是咨询的理论和技巧,目前开设的各个流派的课程层出不穷,很多心理咨询师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这些技巧,拿回来就去用。正如一些刚刚学习完心理咨询师课程的朋友,见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某某家庭关系有问题、某某与孩子的沟通方面有问题、某某可能有抑郁症等等一样,我们学了一些心理咨询的技巧,就像刚学会使用某种工具一样,看见什么都想拿这个新的工具试着用一用,你只有锤子,见什么都想敲一敲;你只有扳手,很有可能就会逮着什么都想拧一拧,而忽略了这个工具是否适用。使用具体的锤子、扳手、螺丝刀弄坏了物件,买个新的换上就行了。可是当我们手中使用的是心理咨询的工具,面对着的是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的来访者时,这样随便试一试造成的伤害就没有办法进行弥补了。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相同的问题,更没有面对同一件事情一模一样的感受和体验。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不仅善于使用各种咨询理论和技巧工具,更应善于灵活的制造适合每一位具体的来访者的“专用工具”,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师应当放弃所有的道德观念。
                   ——(原中德心理医院院长 雷正则)
解读:
首先声明一下,这句话是在为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方面的培训中所说的,专指在咨询过程的治疗情境中。我们的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还是要建立在心理咨询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基础上的。
    我们会面对不同情况的来访者,在来访者进入咨访关系中,可能会呈现出很多事情、想法和观点,并不一定符合社会普遍的道德观念,并不一定符合心理咨询师本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性取向等等。当一个心理咨询师自觉或不自觉使用自己的道德观、信念和价值观时,就不能够处于中立状态,甚至不能同来访者建立正常的咨访关系,咨询就无从展开。这里所谈的放弃,其实就是能够无条件的接纳来访者,能够在咨询过程中不使用心理咨询师本人的道德评判系统。接纳不代表心理咨询师一定要认同来访者的道德观、信念和价值观,而是心理咨询师需要认同差异性的存在,这种差异性包括性别、种族、宗教观点、哲学观点、行为模式、应对方式、价值取向、性取向、体验和感受等等。只有在包容这种差异性存在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工作才能够开展,才会助益来访者。从这方面说,这种放弃就是构建咨访关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