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应对气候变化笔记之九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在处于两难抉择时自问式的一句话。
 
  几百年后的今天,当关乎地球气候变化和全人类福祉的一个关键节点——联合国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行将召开之际,许多人,包括各国的政要、联合国官员、NGO组织、新闻媒体乃至关心气候变化的每个普通人,如同当年的哈姆莱特一样,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要生存还是要毁灭,地球的未来将向何处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一位官员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坚定的回答:“在哥本哈根,我们没有为失败而准备的B计划,只有代表行动的A计划”。这个A计划,就是各国必须协调一致,在大会上达成一个致力于共同行动以应对地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

  但事实远非那么简单。否则,“生存or毁灭”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富含哲理的问题,就不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诵了。

  哥本哈根会议所隐含的这个“哈姆莱特诘问”,是当前各国政府必须要“痛苦面对”的一个问题。答案的选择虽然看起来容易——只有傻子才会去选择毁灭,但最终的结果却远不是那么简单。这个世界就是因为聪明人太多了,所以才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局。博弈论中“囚徒式困局”就是这个道理——“囚徒”们都愿意选择让自己获取利益最大而承担责任最小的坦白方式,于是都把责任推卸给同伙,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形成了一个对所有“囚徒”都不利的结局。

  哥本哈根会议的症结正在于此。温室气体减排就像是一场公益劳动,它会使所有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对所有人都会有好处,由此联合国才会倡导成员国肩负起责任,共同去参与这场全球性的“公益劳动”。但结果却是,许多成员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希望别的国家多分摊一些公益劳动,而自己少分摊一些,以便节省出气力去经营自家的田地。当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成员国多了,那么结果势必朝着不利于所有人的方向发展:大家都想选择生存,结局却是毁灭。

  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A计划,就必须要实现破局,破掉那个“囚徒式困局”。

  这就需要有大智慧。

  这种大智慧,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种担当——在全球“公益劳动”中的主动担当,摒弃那种耍滑头的行为。中国古谚中的“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只愿扮演聪明的智叟角色,那我们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坏。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11月25日,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国务院在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常务会议上,提出了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宣布的这个决定,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它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将会有几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正如国务院会议所指出的那样:“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扮演了那个“破局者”的角色。尽管客观上中国的确是一个排放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充足的理由与别国在谈判桌上周旋。但中国却做出了一个主动担当的决定,在决定地球气候发展变化的“公益劳动”中,主动承担起责任。

  中国的这一举动,让那些苦恼于A计划实现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有国际组织认为,中国公布的消息“极受欢迎”、“对实现全球变暖低于2摄氏度至关重要”、“是中国实行坚定的气候变化政策的最新证明”、“非常鼓舞士气!”……

  而就在中国公布减排目标的同一天,美国白宫也公布了拟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对于美国提出的这个减排目标,很多人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它“未达到国际社会的期望值”、“不会对哥本哈根会议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一目标仅相当于美国在1990年的排放量基础上减少4%,它本应是美国早就该达到的。一位西方国家的环境官员就公开表示出遗憾:“美国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不够高,因为之前的评估显示美国能做的更多。”甚至有媒体还把奥巴马出席哥本哈根会议也评论为“顺道遛弯”——奥巴马将只在哥本哈根将停留一天,然后就会消失,到挪威去参领诺贝尔和平奖。显然奥氏的哥本哈根之行,有着“项庄舞剑”之嫌。

  实际上,凡事应一分为二,看到它积极的一面。美国政府提出的这个17%的减排量目标,客观上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与布什政府之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的“不作为”态度相比,奥巴马提出的这个减排承诺算得上是一个积极转变。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不应该是那种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的国家,当面对全人类需要共同担当的重大问题面前,相信有智慧的美国人,不会再犯下“囚徒式困局”的错误。

  生存还是毁灭?给予人类回答这一问题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就在媒体对中美的减排目标及哥本哈根的会谈结果进行热议猜测的时候,正有超过100座的冰山,向着新西兰南岛缓缓漂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仍在加剧恶化之中,全世界上很多地区的冰川,正以比过去快数倍的速度消失。

  地球只有一个,当面对这个“哈姆莱特诘问”时,我们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