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勿入“误区”


  已经进入期中复习阶段,在与家长交流中,常常听到同样的声音:就是一味地强调“多练”,千方百计找练习资料或试卷,不管什么层次类别的,毫无选择堆给孩子,只是片面追求“题海”战术,而忽视了“质”的重要性。进入这种“误区”,势必导致孩子学习上的粗心,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现在,已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种现象可能更加严重。

  “误区”一:增加作业量。

 进入复习阶段,各学科教学任务重,作业多,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大,导致孩子心情急躁、厌学,常常表现在听课走神、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作业潦草。对于这些,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力求增强授课艺术性,注重对练习进行精讲精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作业要适量,避免重复布置。而家长,应积极配合老师,尽量减少孩子额外作业负担。

“误区”二:忽略细节。

  作为教师和学生家长应该从学生自身出发,时刻留意孩子举止,增加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给孩子一片轻松的学习空间,从心理上克服他们的学习倦怠情绪。复习过程,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是制定好复习计划,针对性引导孩子复习、归类,对于学生出现错误进行必要侧重性的讲解,最好选择单独交流,帮着找出错误所在,重要的是培养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家长不应该是唠叨、责备、批评,应该从生活上给与孩子更多关注、体贴,帮着整理书桌、收理好书包,即便一杯水或一句温暖的话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减轻孩子学习压力,激起他们的学习情趣。

  复习,是孩子对整学期所学知识梳理、巩固、收获阶段。家长与教师应该与孩子一起,避免进入“误区”,重视生活、学习细节,有意识地帮孩子加以引导、纠正,恐怕比得满分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促使他们既学好文化知识又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