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角度看三峡蓄水失败:可能成水电提价催化剂


  中国三峡工程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5日零点正式启动,今年计划蓄至175米最终水位。三峡工程去年曾进行试验性蓄水,水位由145米蓄至172.8米。由于上游来水偏枯,下泄流量加大,自11月2日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0.93米后,水库水位一直在171米附近小幅波动,原定10月底或11月初蓄水到175米的目标未能实现,今年三峡水库很难蓄至175米。为了缓解下游旱情,放弃原计划蓄水,蓄水高度不能达到原定水位,三峡发电机组的生产就达不到预定的设计量,对长江电力来说就是一个损失。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大家知道,三峡是一个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工程,现在由于致力于供水而损害了发电的效益,这是国家计划下的综合调控,既然顾此失彼,就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对于发电损失国家如果想弥补也很简单。三峡、葛洲坝电站的上网电价是很低的,远远低于火电的上网电价,更别说与风电、光伏发电比了,例如葛洲坝电站的上网电价才0.1599元每千瓦时,这本身就很不合理。如此一来,如果通过提高一些上网电价的方式来弥补由于补水带来的损失,是一个不错的理由,也是一个合理的措施。如果真能因此而提高一些(哪怕是一点)水电上网电价,成了水电提价的催化剂,可能是塞翁失马也未可知。因此从投资的角度看,长江的个别个头来水不足,发电减少,是利空吗?不是,正好趁此机会向国家申请提高电价,因为把水都补给下游了,为国家做出了牺牲,能得到补偿也是应该的,怎么补偿呢,只有提高上网电价了,在水电上网如此之低的情况下,电价只要一提高,还能下得来吗?

     另外,从安全方面来看,今年达不到175米蓄水的高度,会更安全,因为去年就已经达到了172.8米,今年低于去年的高度,会更加安全,毕竟再增加两米多会出什么状况是很难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