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开发商囤地倒地三大策略
吴其伦
11月1日,在新浪乐居联合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的采访时,潘石屹称,中国有一批房地产开发商从来不盖房子,就是“倒土地”,而这些公司的数量大概占三分之一。
潘石屹道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靠地生财现象,而纵观开发商倒地,不外三种情况:专业地皮炒家,部分港资房企,因其有足够的炒地经验,故其拿地时就没有想过要开发;部分开发商拿地后因资金问题导致难以开发,适逢低价上升,于是卖地牟利;部分开发商拿地过多来不及开发,在地价上升时卖地牟利。
开发商之所以倒地不外四个原因:近年来房价上升推动地价上涨,导致其有利可图;土地在持有环节成本太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的督促及监管不力;开发商土地违规违法成本不高。
那么,如何打击囤地抑制倒地呢?笔者以为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变革土地供应策略。将现有土地招拍挂变革为保障房土地划拨、中低商品房土地批租、高端商品房土地拍卖综合土地供应政策。就中低价商品房而言,一旦实行土地租赁,则开发商拿地后必然尽快开发,否则其持有成本就会更高,其资金压力就将变得更大,而在其成本增加的同时,其在转让时获利空间也就大为降低。
二、地方政府应严格土地开发的监管及土地违规处罚。房产市场土地招拍挂以来,土地变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根据国土部官方资料,2008年全国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为11.53万公顷、总价款达到9551亿元,占到了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的80%。而2007年全年的土地出让总收入约为1.3万亿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拍卖所得的依赖程度日益严重。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思维,导致其对土地监管及土地违规处罚力度大为降低。而一旦地方政府能够严格土地开发监管及土地违规处罚,则开发商囤地、倒地现象势必大为减少。
三、出台政策平抑房价。近年来,各地房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在房价上涨的推动下,各地地价也在飙升,这就令开发商囤地、倒地现象大为增加。若政府能及时出台平抑房价政策,如: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实行现房销售;禁止商业银行给购买第二套房者提供贷款;征收物业税等,则将令开发商降低获利预期,这样,开发商将不会再囤地、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