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一年:经历七月(原创连载二)


   七月七、八、九那三天,学校大门前,集聚了很多人,一有考生走出考场,马上就有许多人围上去问题难不难?考得怎么样?我真切地听见一个考生说,理科综合题最后一道物理题连题意都没有看懂。我的孩子考完第一科走出考场,精神状态并不太好,原因是发试卷耽误了近十分钟。我们夫妻在回家的路上,安慰他没事,考完了就别去想它了,争取把后面几科考好。考完数学那一天,儿子走出考场,脸上神情立刻告诉我们,他一定发挥的很出色。果然不出所料,他告诉我们,数学题出得好,给的已知条件非常少,需要想象推理才能作出来,正合他的作题思路。他当时就估算出分数,最低137分,最高144分。后来实际判出的分数是144分。

  真正让人难捱的还不是考试期间,而是漫长的等待分数和大学录取通知书期间。填报志愿时,必须结合估分的实际情况一并考虑。对估算分数,我们总有点不放心,反复问儿子分数估得对不对?儿子已经被问得不耐烦了,他说人家老师都相信我,就你俩不相信我!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哪里懂得作父母的心。然而我们也一样不懂得孩子的心,他已经成熟了,还把他当作小学生看。实践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的估分和实际得分基本吻合,实际得分还高于估分。我笑着对儿子说,通过这一次高考,你已经成熟了。儿子说,老爸你刚知道啊!也正由于这次高考,我看出,我们父子两代人,已经开始有了距离,儿子的思想已经开始不受父母的影响了,他要走他自己的路了,他要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去了,当父母的已经对他没有多大约束力了。鉴于估分高于600分以上,老师建议他报北大,他自己也要去拼一拼。而我们夫妻当时的想法是报上海的复旦大学,理由是可以挑选最好的系报,但同时我们也明确表示最终报什么学校由儿子自己决定。也许是学校近几年没有考入北大的学生了,儿子太想试一试自己的能力了,也想向人证明一下学校的老师是能让学生考入国家一流大学的。他义无反顾地在报考志愿表上填报了一表一志愿北京大学,二志愿吉林大学,二表空缺。他勇敢地没有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志愿报完了,便是急切地等待公布分数。那是多么难熬的几天几夜!饭吃不好,觉睡不香。我深深地懂得,高考的分数此时对孩子该是重要到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过分的时候了。北京大学,对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得到它或失去它将意味着什么,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北京大学,对于我来说,只是26岁时和妻子初夏的季节在它的大院里站过一会儿,仰望过它西门上的北京大学那四个大字,而后便去圆明园遗址寻觅那历史的沧桑了。多少年来北京大学,在我心中显得遥远渺茫,好象它永远都是一个梦境。今天,我的儿子能否走进我心中的梦境,全要看高考的分数了。于是我和儿子一起估算着,今年北京大学在本省录取分数线能定在哪。研究来研究去,我俩认为,去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3分,今年可能要在599分或600分左右。如此一算,我们便觉得考入北京大学把握已经很大了。成绩终于蹒跚而来,那天夜里我们没睡多少觉,凌晨2点我便打电话询问,答复是早晨6点左右能出成绩。早晨4点多钟,我又一次拨打160。此时,儿子已经被我们劝说去睡觉了,但他告诉我们一知道成绩一定把他叫醒。电话接通了,我很幸运,被接线员女士很有礼貌地告知:“先生,你是第一个接通我们高考热线的,请您告诉您要查询的考号。”我告诉考号后,对方笑着回答:“哎么!成绩挺高啊!总分623分……数学144分,快要满分了,向您表示祝贺!”放下电话,我的心在急剧地跳动,妻子和我一样激动不已。我俩商量叫不叫醒孩子,一会儿说叫醒吧,一会儿又觉得应该再让他睡一会儿,一时没了主意。最终,我俩还是决定马上叫醒他,告诉他这个令人心动的成绩。孩子知道了成绩,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已经过去了,孩子还想亲耳听一遍成绩,然而,160已经打不进去了。于是我们马上把成绩告诉了那些时刻关心着孩子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成绩出来了,我们觉得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了,但这毕竟不是最后的事实,能否接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得看北京大学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于是,又有了新的等待和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