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元的童车谁在买、谁在用?


这其实是一桩旧事了。前阵子去济南某商场给宝宝买东西,在一个铺面里发现了一辆做工非常精细的四轮手推童车,一看就知道确实是好东西。在未曾看到商品标签之前,我还在琢磨,这小车肯定便宜不了,估计得两、三千块。

可等我看到标价之后,还真是吃了一惊——19800.00元。起初以为看错了,恰好这时服务员走到跟前,我就和她聊了起来。

“为什么卖198?怎么这么贵?”

“纯进口的啊!质量特别好,材料是绿色环保的,设计也很科学、功能很多。”

“那你能告诉我这卖两万的和那卖3000多的有什么区别吗?”(注:旁边铺面也有一批高档童车,有一辆非常类似的卖3000多。)

“恩……这是进口品牌啊……”那位服务员有些没词儿了。

“那这车卖得怎么样?什么人买啊?”

“卖得还行,一个月能出一、两辆吧,我上周就刚卖了一辆。基本都是做生意的老板们买的。”听了这话,我不由自主的说了一句:“真是有钱啊!”

谁知,那位服务员一听我的话反而笑了:“谁舍得买这么贵的童车自己用啊?!都是送人的!买了之后连标签都得留着……我知道的买给自家孩子用的,最贵的才买6000多块钱的……”

是啊,再有钱的老板也是讲究实用、讲求性价比的,如果花6000块钱就能达到同样的使用功能,谁会在自己家里讲排场、贪面子去买两万块钱的呢?!我这才想明白,这个价位的童车其实针对的是礼品市场

19800元的童车,老板们不是买不起,而是没必要买、或是舍不得用;即使买,也是为了打点关系、送礼场面,是为了抛砖引玉、达成目的。

19800元的童车作为礼物送人者,看来不是为了升官、就是为了发财,能够决定你升官发财的,还能是什么人呢……

 

中国的礼品市场确实庞大,很多商品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了送礼而生,购买者和使用者分离,买的不用、用的不买,而且因为追求的不是商品的实际使用功能,而是价钱上的面子功能和象征功能,这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畸形的、BT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