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中国早就应该建立自己的框架法则
--框架法则案例点评之二
“美国、欧盟和墨西哥已经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一个争端解决小组,调查中国对特种工业原材料的出口限制。
此举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全球增长放缓正导致国际间采取更多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行动。
向WTO提出的请求称,中国对生产钢铁、铝及一些化学品所用的铝土矿、镁和其它原材料施加出口限制,推高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成立一个争端解决小组”这是在学习微软公司给Windows系统打补丁,目的就是完善其原有的WTO框架法则。
中国一直是个乖孩子,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可以与西方大孩子一起玩WTO游戏,这个游戏也一直是西方大孩子主导,框架法则均由其制定,一不小心就掉入人家设计好的陷阱,为什么?因为以前的玩具,比如某些“高科技产品”、石油、铁矿石等都是人家的,如果你不乖人家就不给玩具你玩,但是现在情况有所变化,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稀土,西方大孩子很感兴趣,其实美国也有,他就是舍不得拿出来让大家玩,他是想让中国玩没了他还有得玩。既然玩具是我的,为什么游戏的玩法还要你说了算?大不了我的玩具也不拿出来,大家都别想玩?
如果西方大孩子转变态度,也变乖了,还真的看上了咱的玩具,那也可以,游戏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我们也要精心策划拟定一下游戏的框架法则,个人认为,该框架内,应当有一条重要的法则:稀土的销售价格不能只考虑其开采成本,一定要考虑工人的劳动价值及其补偿、环境的治理复原等综合成本因素。比如开采稀土把山挖塌了,要不要整治好?要不要重新栽上树?水土流失,矿区附近的田地都污染了,要不要治理?这些成本能不计算在内吗?还有挖矿的工人,累病了,要不要医治?有残疾的,下半辈子要不要给生活费?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就又是“仔卖爷田不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