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炒温州土地期权价格将让民间财富化为泡影


狂炒温州土地期权价格将让民间财富化为泡影

2009-11-8 解放日报

 

    温州瑞安炒作“返回地”红证,成为一时焦点。现在热潮逐渐退却,但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思考空间。

 

    返回地的正式名称是安置留地,指政府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后,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返回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土地,这些土地最终由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农民,用以改善这些失地农民的住房和生计,而这些获得土地指标的农民可以获得一份红证,也就是土地的未来使用期权。这一特殊政策仅存在于浙江、广东。根据瑞安市统计数据,自2003年起推行安置留地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安置留地面积约1500亩,其中商住用地1000亩。据调查,被炒卖的面积约600亩,近4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周边的上望、东山、莘塍三个乡镇(街道)。
  
    农民手中拥有“返回地”,本是分享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大好时机,但在温州却开展成为土地另类土地期货市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先生估计,聚集在返回地市场中的资金大约有300亿元,其他最多的返回地一共炒作了九道,从70万炒到了500多万,上涨了大约7倍——这么个炒法,再值钱的东西也给炒糊了。
   
    炒作返回地是个非常冒险的行为。炒作返回地处于法律盲区,得不到法律保护。返回地的权利原本是由地方政府给村民的补偿,村民是否可以转让给他人,连条基本的地方规章都没有。炒作的返回地期权证,是由村、街道发的,甚至没有行权时间与土地的具体位置,一旦政府意识到风险收紧政策,最后的接棒者将血本无归。

 

    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10月28日,瑞安市相关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禁村集体组织发放的指标“红证”上市流通。11月2日,瑞安房管局与工商、税务及执法大队联合整治房屋中介。

 

    返回地炒作到达郁金香泡沫般的疯狂地步,有深刻的内在原因。

 

    暴涨从今年年初开始,大部分村的指标在今年初不过三四千元,伴随瑞安楼市的大涨,“返回地”价格也最高涨到超过7000元。也就是说,今年开始的房价上涨是炒作的内在动因,5个月间温州某楼盘一二期的开盘价相差了1万元。

 

    瑞安这个富裕之地的资金却无处可去。2008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690元,瑞安达到了25949元,相差无几;2009年上半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7元,而1至9月份瑞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080元,月均水平超过了北京。但瑞安仍有20%的企业关停并转,温州商人在俄罗斯遭遇重创,损失约50亿,不得不回撤。同时,瑞安全市三大主导行业、六大传统产业,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20%已经关停,制鞋业已经有1/3歇业。

 

    瑞安炒返回地是个缩影,炒房炒地成为温州资金无处可去下的无奈之举。房地产市场是消化财富的温床,当温州资金进入虚拟的房地产领域,他们会有一天发现手中的财富缩水大半,多余的货币就这样被稀释,温州资金受到正反两面双重夹击。

 

    请记住,房地产只有炒作价值,从长期来看,不具备像黄金的保值价值。当每个老人希望用房地和养老时,我们将发现身边的老人大多拥有二套住房,房地产就这样现出了货币吸纳物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