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提法很诱人,毕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且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国度,新中国60年一甲子,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有着灿烂辉煌文化的中华民族至今却没有堪称世界一流大学与之相配,不能不说是一种憾事,那么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有什么障碍?笔者认为得在社会大背景下剖析问题的根源,以下做一个反思。

  疑心重重,不坦诚。人与人之间太多疑心,导致彼此不坦诚,相互猜疑,即便有意见,也保持一团和气,明知有假却心照不宣。如,中国人开会,真正讲问题的少,会议多半是成功的,会后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崇尚投机,不诚信。欺骗欺诈,制假贩假现象已经严重危害到国家的形象,假酒、假烟、假食品、假药品等等,教育界也不例外,假文凭,假学术论文,利欲熏心而更驱投机,使得我们感受到诚信危机。

  蔑视制度,不团结。有句俗语“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便是真实写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非常聪明的人种之一,但却喜欢耍弄小聪明搞不团结;中国人喜欢搞“窝里斗”,即自己人玩自己人,互相挖“墙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蔑视制度,就拿遵守交通规则的“红绿灯”来说都难以执行,更别说执行其它制度;在我国大学也不例外,难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

  “近亲繁殖”,不民主。目前我国用人制度尽管有所改善,但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关系大于制度的情况。在我国公事公办很难办,而公事私办则很容易,而公事靠关系办简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不是有“关系也是生产力”一说么?讲什么民主?而关系学势必形成人事壁垒,也必然导致“近亲繁殖”;在大学“近亲繁殖”使得外人不敢进,进不去,进去也是局外人,直接危害大学创新能力。

  还有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也非常突出;“重利轻教”已经渗透到骨头里;人人相轻,严重缺乏团队精神,团队内耗,哪有功夫和时间做学问、做研究?同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见不得别人因业绩和能力强而工资、奖金高,缺乏有容乃大的气度。

  以上笔者所做反思,不能尽祥,不够全面。这些问题其实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障碍,或许问题并非像我讲的那样严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畸形和人格的扭曲,这些问题已经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发达。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要成为一流大学,必须走国际化,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利用过去的、现在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价值。“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绝对不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大学精神、精英大师、一流硬件等自然必不可少,但克服以上这些障碍,切实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再过60年我们或许还与世界一流大学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