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镶情 所谓“镶情”,是指把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情感的词语,用来描述人以外的事物,使它具有人的特性,人的感情,用这种情态化的语言去状写事物,能高度唤起读者的审美共鸣,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如“这朵玫瑰花开了”,这句话表意已经很明确了,但它表意效果很一般,这朵花被写“死”了。而“这朵玫瑰花羞答答地开着”、“这朵玫瑰花神气活现地开着”、“玫瑰花憔悴地开着”、“这朵玫瑰花孤独地开着”、“玫瑰花顽强地开着”、“玫瑰花傲慢地昂首向天”……这朵花就写出了情味,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有了感染人的艺术力量。 拿写“山”来说。毛泽东笔下的“山”,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刺破青天锷未残”(《十六字令 · 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这一“舞”一“驰”一“刺”,写出了披雪群山的峭拔险峻不让青天;这一“横”,渲染出山的高大巍峨,气势磅礴。 又如写水:“有些河活象调皮的小姑娘,突如其来地从岩洞窜出来,蹦蹦跳跳,在峡谷中晒晒太阳,换换新鲜空气,闲荡一阵,人不知鬼不觉地又躲进岩洞,杳无踪影了(曹靖华《风物还是东兰好》。
语言的装饰美(2)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