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野学员听课反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视野网

学员听课反馈

linjie513财务经理、安徽):我是刚听了一课时,深感自己工作的局限,还真未遇到过邓鸿老师案例中的事项。有点象听故事、看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的《法治在线》-用案例说法。邓鸿老师阅历丰富、经历过这么多触目惊心的事件,且能泰然处之并取得完美结局。佩服!佩服!(发表于 2009-12-10 22:53  

一、税务黑洞

Thisisme:听邓老师《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税务黑洞》的体会

邓老师先讲了黑洞和税务黑洞的含义,接着讲述了真实贴切的案例,全面解答了http://doc.esnai.com/showdoc.asp?docid=18484中的税务问题,听后茅塞顿开,深深感受到要做一个合格会计肩上的重任,税法知识、交际水平、工作经验等,样样不能少,还要勤奋工作,不然的话,有可能到时候被税务追究刑事责任,又被老板追究民事责任。

中小企业的业务的不规范性导致的税收隐患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有的老板存在一些侥幸心理,不太重视财务工作,对会计更换频繁,单据收集不齐全,导致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的破产清算甚至负刑事责任。看来,要想从源头上避免这些税务黑洞,就是老板和会计要经常沟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的规定处理,老板一定要知道税收常识,重视财务工作,会计更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税法一定要了如指掌,才能胜任工作。心想,邓老师的讲课要是能制作成了光盘,能在市场上普遍销售,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收看后,对平时经营工作一定很重视财务工作。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一定要听,不然到出现财务黑洞时有可能后悔一生。

linjie513 大致听了一下免费试听部分。我还真是孤陋寡闻。从未接触过,一直迷信代理记账公司业务水平一定很高。不都是有资质的人办理的吗?真滥。破坏了它们在我心中神圣的形象。 

qincp2005:看似无为,却事在人为---听《财务“黑洞”案例实录》有感

    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这是老子的观点。无为是邓鸿老师视野的网名,但老师讲解,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事在人为,这可能是老师的一番苦心。邓老师课讲得很精彩,都是现实生活中容易碰到的例子,值得学习和研究。尤其老师浓郁家乡的普通话,让我听着比较亲切。

    一、课程内容:

    课程的案例邓老师在视野上已经发过,我提供一下链接,让大家更好的对照去听:http://doc.esnai.com/showdoc.asp?docid=18484

    二、几点感想:

    1、对中小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会计能顶半边天,如何能成为一个好会计呢?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素质,如果你是老板,你需要什么样的会计,如果你是会计,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会计。这个需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探讨。

    2、税务很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会计账务处理错了可以调整,如果税弄错了,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

作为一名会计,我们平时关注过税吗?或对税收政策有了解或研究吗?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3、通过老师列举的案例,正好反映出,一个好的老板应该具备一点财税知识,如果不具备,也应支持财务工作和重视财务,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4、看似无为,却事在人为。不做假账,这是无为,但实现这种无为,是我们财务工作者所追求的,而为之努力的,不论成功与否,这是一种有为,一种人为。

lxh520fool200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听《财力黑洞案例启示录之税务黑洞》有感

    很幸运这次第一时间听到了最新课件,不过这篇作业交得有点晚了。

    案例一、公司会计报表应交税金科目列示的是-100多万元,但每个月都还在交税,为什么,问题在哪里?是什么问题?

    案例二、公司在市内福田区,工厂在龙岗区,产品销售后由公司统一开票收款,行不行?税务局为什么不同意?

    案例三、内外两套账,为什么税务局一查一个准?问题出在哪里?

    案例四、你公司出纳是自己人吗?会计是请来的外人吗?对公司有什么危害?

    案例五、会计辞工走了,税务局处罚500多万,老板为什么还蒙在鼓里?你知道怎样才不会被蒙蔽吗?

    案例六、一民营企业1000多万出口退税款一年多退不下来,问题出在哪里?

    案例七、代理记账,是不是一代就省力省心?有什么风险?风险在哪里?特别是税务风险在哪里?

    邓老师在课件中列举了七个案例和小故事,都是因为小事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案例说明,会计工作中无小事,特别是邓老师关于内外两套账,为什么税务局一查一个准,问题出在哪里?这个案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未税收入有哪些地方经不起检查,从账户记录、投入产出、营销业务记录、突击盘点、票据等几个方面说明业务经营中,各个流程的不可分割性导致税务局对内外账一查一个准

----------由此让人不禁叹气:假账不易,还是老实做好一套账!

     感谢邓鸿老师的精彩课件,通过老师的案例,敲响我心中的警钟,这是此次课件的一个意外收获。

二、投资黑洞

Linghw:听邓鸿先生讲述《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投资黑洞》

    花了一晚上时间,听邓鸿先生讲述《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投资黑洞》。讲讲自己听课后的感想。

    说一下课件问题,不知电脑的问题还是网络传输或者是课件本身的问题,课件的声音听起来让人比较吃力,建议改进一下。

    再说一下听完这节课件后想到的:

    一、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拍脑袋随便就去决定一个投资虽可能带来比较大的收益,也可能就因此潜伏着大的风险。投资应是一系统的工程,应运用集体的智慧。课件里讲述的除第六个案例会计师事务所去评估,别的都是私人老板投资,投资与否都是个人拍板就行,这是在玩游戏,不是严谨意义上的投资行为。

    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掌控资源或者信息,就很可能给人带来经济利益。

    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要在事情未结束前就自己给它下一个结论。

    四、投资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

    五、也是最后一点,首先谢谢邓鸿先生,感想你将这些案例共享出来,很有感慨的同时,也提个建议,听了课件后专门搜索了一下黑洞的定义: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那么,讲述的案例应该不是属于投资就不可避免的事情吧,标题党???再次谢谢。

只争朝夕:学习邓鸿老师<<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投资黑洞>>心得

    很惭愧,课开通有段时间了,但因临近月末月初,忙完公司例行之事后,赶紧把邓老师的<<投资黑洞>>拿出来听.现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学习心得记下,希望邓老师及其他各位同仁指正.

    邓老师在这个课程中讲述了六个案例,我想邓老师于众多案例中遴选出这六个,说明邓老师对这六个案例记忆犹新,觉得更能紧扣"投资黑洞"这个主题.我把这个课件听了两遍,邓老师说的这些现象应该说在现今商圈比较普遍.特别是朋友,兄弟姐妹,利益关系人之间发生经济行为或经济往来,或因碍于情面,或因相信亲情未遵循应遵循的游戏规则,例如未签订相关合同,片面听信朋友之言,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之前未作投资前的充分调查等等,而导致投资失败或是险些失败,游戏无法再继续下去.

    我个人认为邓老师<<投资黑洞>>不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些投资活动中必须要引起注意的事项,比如,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投资之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必备的法律与财务知识;面对纠纷如何技巧地面对与解决等等,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原生态商海众生态.

    在商言商,遵循基本的游戏规则,可以最大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利益,还可以使我们走得更长更远.

三、融资黑洞

一步一莲花:听邓老师《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融资黑洞》随笔

    这堂课,邓老师又举了五个案例,比较前两节课的案例要复杂的多。

    案例一、朱老板是如何用一张会计报表借款10个亿的?

    一看这标题,真摸不到头脑。原来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朱老板要到银行借款,条件不够,怎么办?拿一张会计报表,找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再拿着审计报告,到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出具验资报告;拿着报告到银行贷到款(10 个亿),日后当然还不起,三年后入狱。

    虽说这位朱老板害人害已,可实在是佩服他的能量与胆量,更佩服的人是注册会计师,这也敢出具报告,职业道德何在?所以交待这是十年前的事情,放到今天看你敢不敢出这样的报告?

    案例二、企业乱投资,造成资金短缺,到银行一下贷不到款,于是找融资高手做包装,终因银行对帐单露出马脚,没有贷到款。

    启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常见的问题,所以在平时不融资时,也要与银行多沟通多交通,遇到困难时,才能得到正规渠道的帮助,而不要听信他人,误入歧途。

    案例三、注册资金由100万元变更到8800万元,工商登记都办好了,为什么没有几天又变回100万元?律师为什么能够从中无本取利?

    原来,企业想享受政府的优惠,其他条件够了,可注册资本没达到标准。怎么办,找中介?中介呢,找空白发票,填写机器设备,找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再找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到工商局变更注册资本。哇,好一个空手套白狼。可谁知这事被一律师知道,敲诈了10万元,于是企业主、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只好痛定思痛,将8800万元又变更回100万元。

    案例四、梅老板只有100万元的流动资金,为什么2000万元的订单他也敢接?

    这有钱来了,谁不想挣呀,先接下来再说。可资金缺口是明摆着的,怎么办?邓老师根据业务的运作方式及梅老板的人脉,成功策划了此次融资,具体方法得请教邓老师,他保密了。于是我就弱弱的想了一下,可不可以拿定单(合同)到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呢?

     案例五、借新债还旧债,为融资而融资,《私募融资背后的商业谎言》相关资料见:http://bbs.esnai.com/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esnai.com/viewthread.php%3Ftid%3D4633307%26highlight%3D

     邓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对这些中小企业主进行继续教育。其实对许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来说,资金运作、财务的管理,确实是一大瓶颈,如何能帮助到他们,社会各界也不断探讨。

     然而,真正能帮助到他们的,是社会大环境以及企业小环境,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遵纪守法,创业也许就会容易的许多。

本帖最后由 一步一莲花 于 2009-12-5 22:36 编辑 ]

四、管理黑洞

浅浅的爱:听邓鸿老师的《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管理黑洞》之感悟

    利用周末的时间,听了邓鸿老师的管理无小事,粗心酿大祸《财务黑洞案例启示录之管理黑洞》,邓老师讲解的管理黑洞,用了6个案例,引出10个问题,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反思。

    案例1:选人不清、用人不明,专业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来挑选。

    问题1:会计都是由人事部和老板精心挑选的,有什么错?

    邓老师解决方法:人分两种:嘴巴瞧得起手不行;手行嘴巴不行。要选都行的?光靠人事部不够,建议在人事部初选的基础上再请专业人把把关,还是很有必要。

    我的感悟:像邓老师说的,“沟通”很重要,要善于“沟通”。

    ①试用期很重要,以后在引进新职员的时候,提醒经理一定要侧重试用期,在试用期间,要测评新职员的综合素质,尽量挑选“嘴巴和手都行”的财务人员。

    ②感慨,现在职业标准越来越高了,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还得不懈的努力。

    案例2:上岗后财务干得如何,能不能胜任,公司不知道,监督评价缺位,人事只作常规评价。

    问题2:会计上岗后干得如何,能不能胜任,公司有没有人能够知道?

    邓老师解决方法:一是在招聘环节可以让会计师事务所帮你把把关;二是会计上岗后经常让会计师来帮助看看帐做得怎么样?合不合格,能不能胜任很容易知道。

    我的感悟:会计师事务所?小公司往往只有在年末审计的时候才会想到,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资源,由会计在日常业务中发现问题,由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顾问来解决问题,相辅相成。

    案例3:别让自己乱了方寸,ERP如何上?

    问题3ERP上了之后,有没有让自己知己了方寸?是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邓老师解决方法:提出了上ERP的五个重点及两个启示

    我的感悟:发现问题,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解决问题,向邓老师学习,财务人员不能只看数据,要去了解整个财务数据的由来,形成过程,“结果重要,过程也很重要”。

    案例4:应收应付三驾马车齐拉,各搞一套,内部对账费力,混效不清,让客户和供应商头痛。

    问题4:你公司的应收应付款是财务还是业务部、采购部提供的数据更准确?如果不一致,你更相信哪一个?

    邓老师解决方法:找出ERP系统与业务流程不相粘的地方,纠正“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我的感悟:①和邓老师又学了一招,如果不“信任”人,那么就用ERP来说话吧!找出了ERP系统与业务流程不相粘的地方,纠正“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以后数据相对准确,也节省了人力资源。

    ②我们单位没有ERP,应收应付是由业务部或采购部向财务部提供数据,每个月月末,由各部门与财务部核对一次,如果有不同之处,找出问题所在,调整后由财务部提供给老板,给老板的数,一定要各部门相同,否则,解释不清问题所在,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案例5:送货后如何能够做到顺利收款?如何不被客户拖欠或赖账?人家反咬一口怎么办?你会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问题5:送货后如何能够做到顺利收款?如何不被客户拖欠或赖帐?人家反咬一口怎么办?你会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问题6:是正常诉论还是助纣为虐?如何避免陷入恶意诉讼之中?

    问题7:如果公司只有100万资金,现在有1000万供应商的货款待付?你怎么办?

    (1)、先付谁后付谁?(能拖谁?)

    (2)、付谁不付谁?(能赖谁?)

    你的财务能够提供这些信息吗?

    邓老师解决方法:格林期潘:分清“风险”与“莫测”。(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莫测就是财务黑洞,不要把风险变成莫测)

    我的感悟:①面对这样的公司,从理论上讲,我当然希望正常诉讼,但实际操作上很麻烦,法律上提出诉讼“谁主张,谁举证”,这个“物证”要搜集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官司不会赢,即使赢了,也“耗时、耗力、耗财”,一般情况下,金额不大,都是按坏帐处理了,这也是为什么那家公司一个理由玩了十年以上且屡试不爽的原因之一吧!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像邓老师所说的那样,建立一套合理而又能贯彻执行的赊销管理制度,完善“中间环节”。

    ②如果只有100万,现在有1000万供应商的货款待付,我会从三个方面考虑:

   (1)首先考虑供应本单位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品货款;

   (2)各单位货款占应付账款总额的百分比;

   (3)给供应商的结算单的合法性、合理性、手续是否完整。

    如果可以,每个供应商我都会支付一部分,只不过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毕竟做生意都不容易,不为一时,考虑长远合作关系。

    案例6:面对你的客户拟定好的格式条款订单,你是签还是不签?订货单、送货单、对账单要做到怎样才能对自己最为有利?

    问题8:订货单、送货单、对帐单要做到怎样才能对自己最为有利?

    问题9:对你的客户拟定好的格式化条款订单,你该怎么办?

    问题10:你给供应商怎么下采购订单?,要不要求对方回签确认?要不要求对方盖章?你有没有碰到订单期限到了你找他要货对方说我还没有下单?这时候你拿他怎么办?

    邓老师解决方法:条件过份不怕,就是签订后如果发生索赔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容易陷入莫测之中。

    我的感悟:①邓老师的观点很精辟,我原来只是想到“做与不做”,邓老师的观点是做不怕,要找出一旦发生条款上的问题,衡量标准是什么?避免陷入莫测之中,权利与义务都是双方的,从对双方的角度,综合考虑,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丑话说在前面”。

    ②如何做到对自己有利?

    订货单:注明交付日期及到期未交货,供应商应赔偿的金额及相应的义务;

    送货单:货物送到指定地点后,由对方注明单位,验收人签字,每个月月末由双方单位指定人员核对后,由对方单位出具总的收货清单,双方核对人员签字后,加盖公章。

    对账单:同送货单。

    ③如果是我给客户下订单,我怎么做?

    (1)质量方面:如何达到本公司要求?如不达到要求,对方如何赔偿,且履行什么责任,落实到具体,不空洞的说;

    (2)付货方面:不按期交货,对方应承担的赔偿金额及相关费用;

    (3)确认方面:对方对订单如何进行回签确认(必须加盖公章);

    (4)结算方面:什么时候结算,结算方式,如不按期结算对方承担的违约金是多少。

    其实,我感觉下了订单以后,只是书面报告形成了,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供应商那边进行一下实地考察,和对方吃点饭,联系一下感情,看看下的订单是否已经进行生产,这样,增进感情的同时,也进行了监督,未雨绸缪,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整个课程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邓鸿老师对格林期潘:“分清“风险”与“莫测”这句话的诠释,“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莫测就是财务黑洞,不要把风险变成莫测”,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也有一项谨慎性要求,即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风险和损失”,“风险”发生了,就会有损失,当损失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资金链,企业就会陷入“莫测”。看来,财务管理不能忽视,财务负责人责任很大啊!向视野的老师们学习,你们都很棒!

    在此另外说一句谢谢视野的老师,管理,版主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提供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希望论坛发展越来越好,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