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国融入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原创


看到《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广深港高铁 香港背水一战》挺有意思。尤其作者用香港背水一战做标题,让我觉得有点小题大做,涉嫌吸引眼球。虽然他只是引用了反对者的言论,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赞成者的言论,可是从他把反对者的意见用作了标题,也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是个什么意思了。

  要我来看,中国的高铁建设不仅是对于经济的一个提升,更是解决中国目前春运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办法。以中国的人口来说,让航空器承担大部分的运力那是不可能,也是不能想象的,所以铁路的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目前中国运力,尤其是春运和节假日运力紧张是起着很好的作用。这一点是谁也不可否认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铁的建设对于经济提升也是很大的。以前我看到一篇报道,中国要把现有的铁路用于货运,可以想象这对于货物的流通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流通,而流通最主要的就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现在对于信息的流通已经建设很不错了,但是对于前面那两流却是需要提升。可以说,现在高铁的建设正是这种提升的表现。

  中国经济的流通需要海陆空竞争式的融合发展,如果铁路建设跟不上其它两项的话,对于经济发展的阻碍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越来越多公路收费,飞机的收费也是高高在上,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在这三者达到一个竞争的同步,中国经济的人流和物流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加上这两流带上已经成为经济润滑剂的信息流,中国的经济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呵呵,可以说,除非在量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达到远距离传输实物功能的话,那这三流的建设在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在《环球科学》中看到的报道,在我看来这也是三流合一的终极状态,可是什么时候能实现,却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因为量子互联网现在只是在密码领域上有着非凡的表现,不过这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动力。如果量子密码可以实现市场化的话,那对于信息产业又会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可是我还是觉得对于基本粒子的研究应该象《环球科学》上那一小行文字那样,建设量子互联网,实现远距离的实物传输,这是我最感兴趣的!

  最近新闻报道中,武广高铁已经达到了世界铁路的最高速度——394公里,还是在《联合早报》上报道说,这和飞机起飞的速度相仿,这也让我想起了北京道上海的高铁建设有人说可以和飞机差不多了,想想,这样的速度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人流和物流的畅通对于经济的推动那是不可估量的,汉武帝在开辟丝绸之路的时候,不也是需要人流和物流的畅通吗,那时更主要的是物流。那现在这两流的畅通不光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好处,更会为区域联合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人员的快速流动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物流的发展也会每个区域经济经济的互补带来好处,加上公路、铁路和飞机竞争融合发展,会为发展的成本带来好处,这个好处应该说是全面的,全面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会对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带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从而带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应该看到,把每个区域的一小时经济圈连在一起,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这也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这样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象那位作者的标题说的那样香港背水一战。对于香港的地域来说,只有融入大中华经济区,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对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货运中心来说,也只有与深圳融合形成深港大金融区再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北京政治金融中心形成三位一体大中华经济区的共同发展,才会对香港经济带来好处。而高铁的建设是其中比作的功课之一,这对香港整体经济发展是有大好处的。

  也象我在以前写的那样,香港、深圳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产品研发中心,再辐射到东莞等周边地区,在这些地区形成产品设计和往其它地区输出产品的产出中心,用它们的辐射力影响东南亚经济,会给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加上和内地其它经济体的互动,会给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让产业转移在国内的经济区域内进行,虽然有些经济区需要整体提升,但是不影响这样的产业转移,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对于企业来说,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对于企业的利润也会带来升级,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对于资本的操作,让金融和实体形成良性的互补,这样的企业才是有着长久上升力的企业!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看到三流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善于利用这样的作用来为企业的上升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