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车市糟糕透顶 中国车企何去何从


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中国车企欧盟全线受挫”的新闻,该新闻称,与国内汽车11月销量就超过135万辆的火爆场面相比,中国汽车出口跟北京的冬天一样冰冷。据欧洲汽车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华晨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5家汽车公司出口欧盟总数仅为745辆,其中中国汽车出口欧盟的“吃螃蟹者”华晨汽车和陆风汽车,出口数量分别只有8辆和1辆。从四年前举起进军欧盟的旗帜,但是直到现在,仍徘徊在欧盟的门外。相比之下,俄罗斯和东欧更容易进入。

但由于汽车市场萎缩,中国汽车公司也受挫不小。前10月,奇瑞汽车俄罗斯销量为3860辆,同比下滑74%。在历史高峰期,奇瑞汽车俄罗斯年销量一度达到3万辆。力帆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俄罗斯销量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长城和比亚迪销量下滑幅度均超过了70%。

我不禁想问,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海外拓展之路将何去何从?

据俄罗斯欧洲商业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刚刚发布的统计信息,在11月份的俄罗斯车市上,中国汽车的销量减少在继续,而且同比负增长要大于俄罗斯乘用车市场的整体降幅。

吉利汽车、力帆汽车、长城汽车以及比亚迪汽车11月份在俄罗斯车市上的销量降幅均在50%~90%之间。

具体销量为:吉利汽车售出323辆,同比负增长58%;力帆汽车售出126辆,同比负增长69%;长城汽车售出158辆,同比负增长49%;比亚迪汽车售出24辆,同比负增长90%。

只有奇瑞汽车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减少的较小。11月份售出487辆,同比负增长9%。但是它前11个月在俄车市的销量还是同比减少了71%,由上年同期的1.5万辆降至4347辆。

而从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力帆汽车售出2628辆,同比负增长38%;长城汽车售出2361辆,同比负增长70%;比亚迪汽车售出982辆,同比负增长80%。只有吉利汽车销量在大为增加,前11个月在俄售出7377辆,同比增长119%。

由此,2009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上的总销量在1.77万辆,占据了1.323%的市场份额。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乘用车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绝对数量几乎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但是单从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来说,实际上可以被认为几乎没有减少。

俄车市表现糟糕,原因甚多,主要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福特俄罗斯主席莱杰尔  布瑞肯比利如此评价,另外年初至年中经销商依然在售08年款的车,而现在被迫销售价格更贵的09年款的车,这同样是销售不佳的原因之一。

大众俄罗斯副总经理、欧洲商业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副主席马丁  扬则寄希望12月份销售会有所好转,传统上临近新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是俄车市销售旺季,但有经销商认为不用指望12月份,因消费者可能希望明年1月份经销商开始打折时入市购车,这极有可能,收入下降及收入预期不明朗将导致消费者捂紧钱袋。

福特俄罗斯主席布瑞肯比利预测全年总销量约150万辆,且认为明年俄车市总销量依然在150万辆左右,雷诺日产联盟主席卡洛斯  戈恩认为明年全球车市销量上涨幅度非常微弱,因美国和俄罗斯车市销售乏力,拖累全球车市销量。

欧洲商业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大卫-托马斯曾建议俄政府进口汽车关税下调至08年25%的水平,具体如何将要到明年六月份才见分晓。

在上述中国品牌中,除了奇瑞汽车公司在俄罗斯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汽车厂、力帆汽车公司和吉利汽车公司在俄罗斯切尔克斯克Derways工厂相继展开本地化生产以外,长城汽车公司日前也宣布与俄罗斯合作伙伴依利托公司合作,投资2500万美元,将于2010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格热里市建设组装厂,投产长城汽车。

尽管中国汽车产品已经具备较强竞争力,目前销量低的原因仍是品牌形象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厂商进入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市场,最大的挑战并非成本控制,而是安全和排放,包括严格的安全技术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监管等。而此前华晨与陆风汽车遭遇的“碰撞门”事件,在当地媒体推动下强化了中国汽车性能偏低的形象。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出售的难度。

中国汽车要在国外摆脱低端车的印象,就必须保证质量与售后同步前行。这就要求企业将出口作为长期战略,从产品开发到营销网络以及服务体系的建立均要按照海外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中国车企的俄罗斯拓展之路才可能越走越宽。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