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1999年湖北日报与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的“保护母亲河”征文优秀奖)
长江的话题从古到今,从统治者到黎民百姓,从迁客骚人到专家学者,总是与人类历史尤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中写的是怎样的长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那是历史的长江,是长江的历史。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长江的水速之快,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何其顺畅!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一种心绪,也写了长江的浩淼。我们今人对长江的歌咏和赞美也并不逊色,我们用电视专题片、用散文、用诗歌、用歌声把长江道了千遍万遍,因为那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我们的文化教育课在很小的年龄段就让人知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途径10多个省市,沿线有成百个大小城市,足见其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关长江的机构,有关用“长江”命名的报刊杂志、企业产品在我们听来总是那么亲切。同样,因为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可是,我们在千万次由衷的赞美和亲切的呼唤声中逐渐渗进了忧患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公元1988年6月至8月得到极度的膨胀。湖北嘉鱼县境内的牌洲湾和江西九江的防护堤相继溃口,大自然狠狠报复了一次人类。洪峰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每次惊心动魄地闯入我们的视野,撞击我们的心灵之钟!
其实,科学家早已证实,“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植被破坏、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已成事实。有关资料告诉我们:我国古代森林覆盖率达49%,目前仅为10%。长江中下游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等,森林覆盖率大多不到3%,其中19县不足1%。茂密森林变成了光山秃岭,而大量流失的泥沙则在中下游造成了许多悬河、悬湖。我们的母亲河啊,你如何能承受太多的创伤?
一百多年前,美国自然主义哲学家爱默生在《论自然的美》中曾经写道:“说真的,一条河流实在就是一条画廊,它每个月都要隆重推出一个画展。”我们的长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经怎样给我们展示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图,让我们赏心悦目,引吭高歌?
长江以它博大的胸怀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保护长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今天,我们正用自己的双手装点长江两岸,再现重重叠叠的植被和森林,呼唤啼不住的两岸猿声,呵护那金色的稻田,绿色的村庄……
人类是永远的,长江也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