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终于告别九个月的负增长转正,国家统计局才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同比增长为0.6%,该数值与市场的预期基本一致,这是否亦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逐步的告别通缩呢?
另外,11月份CPI环比增长率有所上升,我们固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是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及比较基数较低推动的,这说明通缩压力正在消失,年底到明年初物价处于上升通道,这也在一定程度意味着中国经济更趋于稳定。但这也意味着实际利率的受窄,虽然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也可能会促使中央政府更加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风险,而并非仅仅着眼于推动经济增长。事实上近期中央政府已开始解除部分经济刺激措施了,其中就包括部分房地产扶持政策,其目的亦是显见的,那就是抑制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从历史经验来看,低于3%-4%的通货膨胀率都是可接受的,不会即期的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我们甚至更应该认识到的是:适度的物价回升,确乎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加快复苏。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今天公布的数据的数值背景:一则是去年同期的基数过低;二则是我们亦不排除前期遭遇恶劣天气而产生的偶然性价格波动。我们可以从如下数据得到佐证: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同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上涨。其中,城市同比上涨0.4%,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下降0.7%;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4%。
从这一数据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还并不能以让我们过度乐观:在11月份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达到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但却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综合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在包括油、电、水等资源价格都已上调或预备上调的大背景下,CPI的上涨更多反应的是来源于垄断性产品的价格上涨。这也说明了,经济结构构成中的消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政策预期的效果,从前述数据可见,其需求尤旧集中在食品、水、电、油等刚性需求方面,这在某种程度又说明了非垄断性、非刚性需求方面企业的经营销售状况并未有明显改善。
今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个百分点,比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为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与此想对应的却是,我们在前面所引述的:在11月份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达到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但却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这种背离是否在进一步的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残酷的商业竞争与供给冲击使消费者价格出现上涨是几乎不可能的,基于此我们的预判是:我们明年CPI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注: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091211_402606770.htm
非垄断企业经营状况并未有明显改善---对11月份经济数据的解读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