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蜗居》电视剧引发的社会评论热潮与广电总局司级官员表态,使我想起了《海瑞罢官》。
电视剧不是《人民日报》,前者是文艺作品,后者是党中央的喉舌,把文艺作品当作社会主流意识宣导者的角色定位,是否会再次展现《海瑞罢官》之阴影?真有些端心!
1、文艺作品有社会价值观的内涵。《蜗居》的社会价值观是为民请愿。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愤懑,对腐败的愤恨。其主流思想和出发点没有错误。
2、文艺作品写性和荤段子不等于低俗。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性,就没有人类自己。荤段子,是人类特有的对性的描绘,除非人类没有语言和文字,否则,就不可能消灭。我们要反对的是低俗的荤段子,没有必要在作品中展现的荤段子。《蜗居》剧情中一些荤段子,没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还不一定能充分理解其意,还说不出那样恢谐的语句,它是语言艺术,不是低贱的骂人俚语。
3、据传《蜗居》因房产商“公关”被停播。这一点倒是给人大有想像空间,说不定是贪官们在广电总局“公关”的结果。反对人民大众喜欢的东西,为什么理由就那么多呢?
4、没有必要对大众喜欢的作品大开杀戒。大众喜欢的作品不一定就是高雅的作品,但必然是说出了大众心声的作品,那怕表达的不十分准确。中国的大众心声,的确没有表达的渠道与途径,文艺作品充当了贫民大众意愿表达方式。这本身就是对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修正,是中国特色之一。
5、中国文化与文艺作品需要宽松的环境。当文化与文艺作品被赋予政治内涵,文化与文艺就会被异化。中国当今社会是几千年来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足以产生反映当今时代特征的伟大作品,直致影响全人类,这就是软实力。只希望有鲜花,不希望有毒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有鲜花必有毒草,毒草与鲜花是在比较中、竞争中才能分辨出来。
6、中国的文艺、教育与科学必须与政治脱钩。政治,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范畴,只是我们把它权力化、神圣化,政治成了社会讨论的禁区,且任何东西与政治相联系,就固化了,看着“苹果烂了”,谁也不敢动。新中国建国60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与社会生活一切相结合,尤其是与文艺作品相结合,引发了人类史上残暴的“文革”;与教育相结合,制约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品质提高;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7、政党政治要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政治不完全是为政党统治社会而服务的,政党政治的本质是争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拥护谁,才是政党政治的终极目标。
8、中国人的心愿表达渠道与自由需要再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就是我国党和政府执政与制定政策的依据,不能只依据西方的现代理论和统计局的数字,更不是少数有爱民思想官员的主官臆断。
9、人民群众心愿是科学发展观的要素之一。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其要素之一就是党和政府的行为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需要。不一定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就一定是科学的发展,但不符合人民群需要的就一定不是科学的发展。
200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