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上海出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习一种新的建筑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在到上海前,对这种建筑体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此行是希望与相关技术专家就一些细节问题做更深入的交流探讨和学习。
此行受益匪浅!在这里大概的介绍一下这种体系--MB建筑体系,简单的说,是一种以钢包混凝土做为承重结构,以轻质墙体做为围护结构的建筑体系,之所以称为体系而不是一种产品,是因为它的出现和发展,将对建筑业、房地产实现真正意义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区别传统的钢混结构和砖混结构,MB建筑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建筑体系,由上海现代公司历经近20年的反复研究和实验论证,终于形成成熟的产品体系,由于采用在钢管中浇注混凝土,这样就将混凝土和钢结构的优势完全的结合起来,大大的缩小了承重体系构件的截面尺寸,同时混凝土用量相应减少,经过论证,混凝土用量减少可达40%左右,整体结构自重减轻达到70%;在墙体的选择上,是应用了稻草板作为墙体,在保温隔热性及强度测试中,完全可以替代并优于现有轻质砌块。通过对MB建筑体系结构的节点受力测试和整体结构刚度测试,在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的实验测试中,结果无疑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无论哪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钢混和钢结构,可以说是综合了传统结构的优势,而规避了其劣势。
MB建筑体系的应用,将对我们传统的建筑和房地产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首先是建设工期和建设模式上,如果选择MB建筑体系,我们的工地将不再尘土飞扬,脏乱不堪,MB体系采用工厂化加工和组装,在施工现场完成最后吊装,我们的房子将像积木一样搭建起来,由于不再使用模板和脚手架,施工速度大为提高,工期得以大幅缩短,以20层高层住宅为例,3个月可完成主体阶段工程,一年内便可实现交房入住,同时房子交付时均为精装住宅,而如果应用传统的钢混结构,从开工建设到交付入住整个周期至少2年半左右。由于建设工期的缩短,开发商可以更快的完成资金回笼,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MB体系混凝土用量大为减少,减少了高耗能水泥的应用,同时,MB体系的墙体结构采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稻草做为原料,环保节能不言而喻,还有太阳能、地热、lowe玻璃等其他更多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MB建筑体系建造的住宅,能够达到常年恒温恒湿。称MB建筑体系为绿色建筑再合适不过了。
你也许会觉得MB建筑体系的造价成本一定很高,那完全错了,经过对项目的可研性分析,MB建筑体系的综合造价成本与同等标准建造的钢混结构的住宅相当。成本不增加、工期大为缩短、施工工艺和建筑质量还大为提高,并且绿色环保节能,那这种体系优势太明显了!的确,MB建筑体系也是顺应了国家住宅现代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符合的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为此国家多个部委从资金、税收甚至购房补贴方面上均对MB体系给予了大力支持,努力实现普通百姓的购房梦,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房。现在,合肥、安徽、郑州都已经陆续有MB建筑体系的住宅即将开工建设,山东MB体系的推进也在进行中。
每一种新产品、新体系在发展初期,阻力无疑是巨大的,首先是观念上的认同,很多人习惯了钢混结构、对钢结构非常排斥,将MB简单的理解为钢结构,这是非常片面的;其次是旧的体制模式下的利益团体,比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各职能部门,由于MB体系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国际先进的epc项目管理模式,所有的资金均通过信托公司封闭化管理运作,杜绝了腐败的滋生土壤,开发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从材料采购到现场管理,再无回扣可拿,同时这种体系的学习和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而言,是相当抵触的。
哥本哈根会议还在进行中,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时代就在眼前,中国的建筑行业从来都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钢筋、水泥各种建材对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绿色经济,什么是绿色经济?没有微观层面的绿色环保就永远不会有宏观的绿色经济。
MB体系模式的建筑产品其实在国外已经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中国,却经历10余年才完善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未来的某天,我们要感谢上海现代公司的决策层们的远见和对理想的坚持,MB是一种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谁也阻挡不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做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份子,推行绿色建筑,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这是一种义务和社会责任。无论别人怎么想,这种事情总要有人来做的。上海之行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旅程即将就此展开。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