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觉醒与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从甲午战争的士大夫民族英雄主主义开始,到义和团的民间民族主义的兴起,再到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民族主义全面推进,再到全民抗战时期的全民民族主义觉醒,大至分为这几个阶段。

甲午战争以前,国贵民轻,民间力量只是少有的几次农民起义,都很快为士大夫阶层左右成为士大夫手中的廉价兵源,除了抗北方掠夺,东倭盗窃外,少有民众自觉的民族意识。只有国家机器的主宰,皇室阶层有广义上的一些民族主义。

甲午战争后,中国所有的士大夫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被别人刮了一耳刮子,由于资讯的发展,民间力量民族主义意识渐渐觉醒,迫使大多数士大夫阶层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

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是民间民族主义真正觉醒的开端,从那开始,民间的封建统治阶层和手工业者以及城市流民,都知道了民族的大概意识。

五四运动让所有的城市阶层和学生阶层都觉醒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并且象全国城郊和农村传播,也致使了部分富农阶层的民族意识觉醒。

全民抗战时期,是全民民族主义觉醒的时期,日本的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给中国各族人民集体上了一课,知道了亡国灭族的命运倒底是怎么回事。

元朝和清朝也是外族入主中国,为什么没有造成全民民族主义的觉醒,是因为战争层面只是在少数的国家重点经济区有战争或沦陷,然后外族直接接收汉人为主的行政体系,保持了和延续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体制不变,很多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是战争和政权更替后几年了,才知道换了“天子”,所以甲午战争以前的国家政权改变,只是一种“改朝换代”,一种朝庭的更替,不是民族命运转变、生存权力的更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或民族资源从中国土地上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而以后的各次朝庭主导的战争,不但是朝庭权力的丧失,而且是国家主权,民族生存方式的转变,是国家资源不断流失到中国土地之外,中国国民生存权力被剥夺的抗争战争。这种民族抗争战争,最终导致了全民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觉醒,成为中国近代以后民族主义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