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的城市远小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众多,出现过许多繁荣的大城市,像汉长安、唐长安、宋汴梁、明清北京。但自从工业革命后,随着农业人口被大量转化为工人阶层,资本主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最终完成了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其过程用了几百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以农业为主的落后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步伐稳步前进,当前城市化率已近40%,目前仍在加速。
——三条主要原因导致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一是建国初资金高度密集的重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由此带来结构性偏差及其派生的“资本排斥劳动”。二是城乡对立的二元体制,并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和城市人口的低工资、低消费,以达到更多的积累的目标。三是单一的国家投资建城的建设模式,限制了城市更快发展。时至今日,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限制正在减少,但高企的城市生存门槛极大的妨碍了农民变市民的热情。目前进城的1.2亿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去申请城市户籍,非不愿也,是不能也,主要是城市生存“门槛”过高,物价高、住房贵、上学贵、看病贵,使农民工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微薄的工资能否支撑起一个家庭在城市的正常生活,很多打工者在城市挣钱,回农村生活,是经济的选择。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农民朋友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不愿变为城里人。
——城市化本身就要大量占用土地,而铺张的城市化则浪费土地更为严重,这是国家严控城市用地规模的根本原因。城市扩张历来占的是平地、好地,是农地的“白菜心”。中国人历来讲排场,在城市化方面比阔气的比比皆是。一个县要修和天安门一样大的广场,一个乡要修80甚至100米宽的街道,一个不大的城市要人工造一个小青海湖,等等,其对土地的浪费真是触目惊心。更要命的是一些地方嫌老城区改造麻烦,无限制的扩张新城区,不是按规划梯次推进,而是跨越式扩张,其结果城市骨架大而无用,大量农地圈占后多年不能开发。全国组织的一次城镇化考察,有专家对江南水乡的评价是“城市个个像农村(结构大而松散),农村个个像城市(镇村都在搞建设)”,这样的城市化真是让人为鱼米之乡所剩不多的金贵土地而忧心忡忡。
——盲目追求城市化会带来“拉美化”的隐忧。一般说来,城市化靠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之后又靠配套的第三产业发展。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城市功能的完善,没有巨大的投入,仅仅把农民放进城市,那绝不是城市化,其结果只能是形成拉美贫民窟。拉美化已是我们近年经常提到的“前车之鉴”,由于农村人口过快涌入城市,城市一时无法有效接纳,于是在城郊形成了独有的“贫民窟”现象,生活水平低下,治安混乱,政府管理乏力,城里城外两重天。因而,必须清醒认识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协调性。像在国内,郑州曾全面放开城市户籍,结果短短半年涌入15万人,就业、上学、就医、住房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最后又不得不收起口子,重新设置进城门槛。如果说我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拉美化,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也是功不可没。
新农村建设思考系列:应该循序渐进的城镇化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