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四)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之魂
粟作冰
一
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之魂。从各个劳动者各自每月的收入可以看出自己是否享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2008年如果你的工资收入在4.3682万元以上,那么你就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你2008年是当家做主了。
二
内需不足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政府提启动内需也已有些年头了,时至今日,我们还是觉得内需不足内需启动不起来。这从某种程度上实践已经证明过往启动内需提高内需的政策措施是收效甚微的。
三
其实大家都明白,在宏观上,如果最广大劳动人民手中的钱只够保命,要最广大劳动人民用手中那点保命钱来启动内需,解决产能过剩这个大问题,那就等于让人民自杀以解决经济问题,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四
虽然人们不问产能过剩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如果真心要解决产能过剩经济结构问题,就需要决策层真正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政治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给每个劳动者以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
五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呢?我们经常听说的是县级待遇、厅级待遇、省部级待遇,可没听说过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其实做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有国民待遇,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当然要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要不怎么能证明你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否则,就那奴隶社会的奴隶们也可以声称他们是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呢,因为他们的贡献最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不是不劳而获,也不是去抢去占去偷别人的财富。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要获得劳动者自己劳动创造的GDP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份额。
六
为了能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先给出几个定义:劳动者权利指数是指劳动者拥有其劳动成果的程度。如果劳动者获得劳动者自己劳动创造的GDP的百分之五十就是劳动者权利指数为百分之五十。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就是劳动者权利指数百分之五十以上。要求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我们还要获得马克思主义的支持。粟炳棠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者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无产阶级是得到其自己劳动成果百分之九十以下的劳动者集合。在定义无产阶级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了:一、马克思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要有社会积累,就不能是百分之百了;二、马克思说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无产阶级自身。我们估计全社会中的每个劳动者都得到其自己劳动成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时,无产阶级基本就消灭了。我们还做出了一个判断,如果革命成功后造就了数量更多程度更深的无产阶级,那么这样的革命也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里的程度更深是指劳动者权利指数更低的情况。如革命前劳动者权利指数是20%,革命成功后却由于各种理由和情况造成劳动者权利指数到了10%,也就是革命后的劳动者权利指数反而低于革命前的20%。
七
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以劳动者获得其自己劳动创造的GDP的百分之五十为分界线,是有原因的。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说人民当家做主,劳动者不能获得自己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在事实上不是当家做主。其次,现在的股份制企业中,拥有百分之五十以上股权才算绝对控股,使企业成为自己的企业。再次是现代民主选举中,获得百分之五十以上选票的人就可以胜出。这些是可以用来类比的。所以百分之五十是是否可以由自己做主的分界线,用在判别是否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也是适当的。虽然我们习惯上有考试60%的分数为及格,那么我们把劳动者权利指数在50%到60%划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劳动者权利指数在60%到80%划分为社会主义中级阶段,把劳动者权利指数在80%到90%划分为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八
法律上说“谁投资谁拥有”,社会主义劳动者说“谁劳动创造谁拥有”,不会过份吧。更何况社会主义劳动者现在只要求获得其劳动创造的财富的百分之五十,不偷不抢还给别人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的一半,这够大公无私了吧。只可惜再大公无私正是别人眼里的软弱可欺,人家正等着劳动者更大公无私以随心欺凌。
九
“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则下降到12%,也就是说,14年间劳动收入的增幅非常缓慢。工资收入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在内。”(《工资总数占GDP比例在下降》,《羊城晚报》2005年7月28日B6版)我们在网上看到贺蕊莉博士得出的各年各省的数据劳动者权利指数也都是在百分之十几。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者权利指数在14%左右,这些年来中国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博弈甚至各种社会关系就在这14%的基础上展开。虽然有的人经过自己的奋斗拼搏获得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是无法打破14%的命运的。孩子上学是这14%,赡养老人是这14%,吃饭是这14%,住房是这14%,出行是这14%,病了就医是这14%,红白喜事是这14%,就算与人争斗打官司也是这14%,这14%是劳动者生存和所有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劳动者权利指数14%客观地标明了劳动者生存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状况。劳动者事实上就只做了这14%的主,别人做了劳动者86%的主。14%是主人,还是86%是主人,这是不言自明的。当然劳动者也可以声称自己是当家做主的,毕竟也是做了14%的主,只是让人觉得那是傻子阿Q吧了。
十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决策层已经关注到广大劳动人民获得GDP的份额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份额的方针政策;也表明劳动者权利指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找到了提高劳动者权利指数的政策依据,劳动者要求提高劳动者权利指数也就有了党的政策支持,提高劳动者权利指数也已经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义务。经济增长说要保八,而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也就应该有个具体的比例了。首先要公布这几年来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实际比例,然后说明具体在未来几年各年要把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比例提高到多少,再然后这几年各年都要及时公布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实际比例。做到这些才算是言必行,行必果。对这样客观而重要的民生指标,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之魂,不能也兴搞暗箱操作的。在这方面,实事求是才会有和谐社会。
十一
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表明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灵魂。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物质保证,人民获得其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多少就能做多少的主;二,社会制度的区别主要还是在于其分配制度的不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核心,而且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判别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标准。当年邓小平爷爷提出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时,GDP翻两番之所以能称为宏伟目标,相信邓小平爷爷隐含的规则是劳动人民劳动创造的GDP由劳动人民所拥有。要不,那样的GDP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与美国的GDP有什么不同?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 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身份的证明。“身份”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是太重要的了。为之流血牺牲,为之奋斗为之贡献生命和青春,如果还连起码的“身份”都得不到,人们是不愿意也是不答应的。要求人们建立远大理想,要求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那认定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身份,给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起码要做到的,有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的人民才是社会主义的人民!由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在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如广大劳动人民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丢了魂的社会主义。
十二
对我们距离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有多远,从电视新闻和网上就看到了不同的声音,而且是相差甚远的声音。“通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即劳动收入占比,下同)已从1995年51.4%的峰值下降至2003年的46.2%,并在2004年加速下降至41.6%。”(《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罗长远 张军 时间:2009-08-21 )一个说劳动者权利指数从1995年51.4%到2004年的41.6%,另一个说劳动者权利指数从1989年16%到2003年12%,不知哪一个更接近事实呢?国家没有公布这些数据,我们也就得不到国家为我们做出的判断。如果你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那你也就可以根据自己和认识的工友的实际收入作个大体的判断。中国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第二第三产业劳动者2008年人均创造GDP是8.7364万元(《社会主义GDP谁创造谁拥有》)。我们来计算一下,8.7364×41.6%=3.6343万元,8.7364×14%=1.2231万元。那么如你和工友们2008年的年工资收入都在3.6343万元左右,那劳动者权利指数是41.6%是真实的;如你和工友们2008年的年工资收入在1.2231万元左右,那劳动者权利指数是14%是真实的。当然这两种数据都没能达到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如果国家能公布这些信息就好了,毕竟还有《统计法》在那里,国家的数据会好些,欺诈会少些。国家不公布这些信息并不等于说国家不掌握这些数据,毕竟国家有国家的难处,如果这些年来劳动者权利指数事实上就是百分之十几,国家公布出来了,那么国家有什么理论可以说明劳动者权利指数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百分之十几是合理的?话又说回来,难道国家连向国民承认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可惜我们看不到贺蕊莉博士的后续文章。
十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极其看重身份和收入。由于农民工收入低,“国家职工”总不会去争农民工身份的。通钢总经理被围殴致死事件,就说是由于“国有情结”。“国有情结”就是“国家职工”身份,现在“国家职工”等于高收入,就如“公务员”热,大家都争着要,那工人为了切身利益打死个把总经理不是奇怪的事,如有机会得到央企老总千万元年薪,即使踏着万人的尸体也会有很多人往上冲的。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只有疯子没有傻子。想那“抓大放小”、“国退民进”到如今的结果是“近些年,国企贡献给国民的收益远不及分摊给社会的成本——从1998年以来,国企大幅裁员,利润资本高度集中,以50%的工业资产,创造30%的产值,解决10%的就业。2008年,中央企业向中央财政上交的红利为547.8亿元,远不及央企的融资额。”(叶檀《国企是还利于民还是还利于本部门?》)10%的“国家职工”(虽然这10%并非都是有“国家职工”身份)还要“减人增效”“置换身份”,即使有那数万亿元的廉价货币,也是解决不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唯一不变的结果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又造就了一批“权力超富”。“减人增效”对整个社会来说怎么个减法?封建社会的皇帝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产阶级政府却出政策抛弃无产阶级了,在这个社会中谁是可以减下去的?“国家职工”被“减人增效”、被“下岗分流”,那是天都有塌下来了,还说什么“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没有发生动乱只能说把动乱都镇压在萌芽状态了。如果能镇压出一个和谐社会来,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不是这样的;即便有人唱黑脸等到出事了有人唱红脸,和谐同样是欺诈不出来的。低劳动者权利指数的社会是“权力超富”的现代化生产线,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我们说为人民服务,参加生产劳动才是为人民服务。无偿地为人民服务和无偿地得到服务,偶尔为之还可以,但从社会层面上看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工人今天付出了劳动,他得到的权利应该满足他未来追索得到与今天等价的劳动。但现实是今天付出的劳动总会大于未来得到劳动,这就有了劳动者权利指数。当广大劳动者今天付出的劳动远大于未来追索得到的劳动而且积累到一定时间时,产能过剩就出现了,其原因是无偿占有劳动者劳动的那些人无法消费广大劳动人民提供的巨大劳动。此时先请外国人无偿消费广大劳动人民提供的巨大劳动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巨大的外汇储备就形成了,只是能否追索得回等价的劳动,那就不得而知了。
十四
“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成了现在的工作纲领,保增长以保就业,保就业从而保民生成了一条链条,但这条链条链接得很不牢固很是无力。如民生只得到增长的百分之十几,拿保增长来说保民生,就显得有些虚伪了;如把民生提高到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即使不保增长,民生也是翻两番了!现在的民生翻两番,何愁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不实现!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就在手里捏着,就看愿不愿意给最广大劳动人民了。而现在要大力发展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并不创造财富和价值,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是典型的“零和博弈”,那博弈的结果是财富再分配。
十五
在劳动者眼里,这个社会也就分成两个阶层:一个阶层是劳动者,一个阶层就是管理者(包括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和社会管理者)。劳动者劳动创造的财富,除了劳动者获得的份额,其余的都为管理者控制和外置。现如今劳动者创造的大部分财富都脱离了劳动者,社会管理者淹没在巨大的财富海洋中,社会管理者怎么会不变着法子把财富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毕竟管理者也是人。当管理者看清楚自己就是所谓的集体财富、国家财富、人民财富的实际的控制者外置者,实际的主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那一点点党性、理想、人格、道德、尊严、荣誉都是靠不住的,人们形象地说“就是拿枪指着他的头他还是要还是贪”,更何况现在是他自己拿着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虽说是封建糟粕,但对贪污腐败者还是挺适用的。劳动者得到的份额少必然无力顾及管理者,那么瓜分贪腐也就成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只是以不同的名义进行吧了。现如今社会主义巨大的贫富差距也就不足为怪了。就算现在的财政赤字政策和廉价货币政策,也不过是使原来没有能力购买的人买到了财富,从而实现了财富再分配,只是这样是使富者更富贫者愈贫,以及使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同时出现这样的怪胎呈现而已。这里的流动性过剩,实际是这些流动性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就这样极少数人手里的流动性,在宏观上就显现出流动性过剩;而最广大劳动人民参加的生产,却由于最广大劳动人民手里严重缺少流动性,买不起人民需要的产品,在宏观上就显现出产能过剩。可见,现在的流动性过剩是富人的流动性过剩,现在的产能过剩是富人的产能过剩;现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为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产能严重不足,这是劳动者权利指数极低的阶段性结果,也是中国贫富差距的极佳明证。这可以说是富人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广大劳动人民原地不动或倒退中出现的问题。产能过剩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十六
邓小平爷爷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生产力标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价值标准”。“价值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同时使用才好判别出社会主义来。生产力发展了也不会自动产生出社会主义来,美欧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最先进,但她们不是社会主义。说意识形态不同主要的是指“价值标准”。在“价值标准”的指引下使用“生产力标准”,使“价值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紧密结合相统一,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广大劳动者享受到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的社会主义才能把“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辩证地统一起来。生产力掌握在最广大劳动者手中,最广大劳动者明确知道自己享受到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最广大劳动者的生产力肯定得到解放。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虽然在这里给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定义,叙述会更充分透彻,但还是保持一点沉默好。
十七
由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要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色。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如果科学发展观包含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 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让每个劳动人民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象当年农村包产到户一样极容易就可以在广大劳动人民中贯彻落实,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要比现在少。
十八
虽然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也是不可能马上实施的,如果能在2010年开始实施那党的反应是神速的;如果能在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那党也是伟大的;如果到2020年才开始实施那党也就显得不怎么样了。人民希望党是伟大的,人民更期盼党的反应是神速的。
十九
我们看到郎咸平的数据是:“告诉你,中国家庭储蓄25万亿,除上13亿人口,人均储蓄只有两万元不到,如果把全社会最有钱的0.4%的人扣除,他们占社会70%的财富,剩下99.6%的人群人均储蓄六千不到,”全社会最有钱的0.4%的人占社会70%的财富,他们中的精英都是“权力超富”。“权力超富”们是首先拥有超强的权力,然后才传承出超富们。这再次印证了在中国有权就有钱的千年历史传统。全社会99.6%的人,这一数据可以用来表示绝大多数。等这中国99.6%的人,最广大劳动人民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慢慢地99.6%的人手里有了超过保命的钱,广大劳动人民手中有多少超过保命的钱,中国就能启动多少内需。
二十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这也是分配制度危机),“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最广大劳动人民如有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这样心里有底了才会真正有信心,才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心里没有底说什么有信心,那也只是喊喊而已。如要最广大劳动人民有信心,就要给最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
二十一
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是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核心利益、现实利益,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之魂,是人类历史大势所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所指,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希望上层建筑不要阻挡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的了。虽然产能过剩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上层建筑只有顺应最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不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
2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