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研究民生问题的发展趋势

《辞海》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无疑,对应不同时代的人民生计,民生概念内涵不变却有着不同的外延。民生内容以有关个人生存的物质需求为主,以有关社会延续发展的精神需求为辅。因此,民生概念的内涵定义是指遵循生存公有规律与发展私有规律所界定的与安全生存密不可分的且无需市场激励的需求与行为。有关安全生存、无需市场激励就成了民生内涵定义中的二个关键词。显然,这个民生概念不仅包含生存权,还包含基本的发展权。由民生内涵的两个关键词可界定民生外延,民生外延是民生内涵定义所包括的需求与行为的种类划分,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人民生存需求不同,因而种类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水平,本研究角度将民生外延概括为:生养、教育、科研、创业、就业、医保、居住、环境共八类。研究民生问题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民生概念上,由衣食住行用逐一解决发展到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再到本课题基于公平、质效、GDP平衡关系发展出来的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地改善民生;民生外延由低保、医保、就业、教育、环境等发展到本课题的基本生养、普通教育、基础科研、初次创业、(保障)衣食就业、(生命)生存医保、温室居住、安全环境共八类,其中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用、个人基础消费和公共环境消费,边界呈温饱水平;民生问题研究对象由过去的解决单一民生问题发展到本课题的结合GDP增长,遏制经济危机。

目前国内外民生问题研究对中国社会现象和政策实践归纳得差不多,对比国外民生的研究也到尾声,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民生理论摆脱不了徘徊局面。民生问题是政经问题,也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来源于公平、质效、GDP的不平衡,受落后的民生理论和凯氏理论的缺陷制约,与经济危机的三大成因密切相关。因而处理民生问题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创新民生理论,以社会效率和GDP增长作支持。针对落后的全球民生理论、五花八门的民生观念和温州地区低消费高产出等民生问题,本课题谋求在温州率先创新民生理论,转换民生概念,将改善民生同GDP增长结合起来处理。而这主要涉及消费体系、生发规律、计消市产、公平分配原则,涉及对凯恩斯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的重新评估,涉及到对民生问题与公平理论的研究,进而涉及到对经济危机的分析治理研究。民生问题的研究要以人为本,围绕公平、质效、GDP的平衡,从消费体系矛盾律切入,创新民生理论,科学化民生概念,正确判定民生外延,建设有规律可循有法则可依且能够综合生存与发展,并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保持GDP增长的机制。

总之,根据图1发展而成的自动/半自动/手动三方式结合使用分步推进地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成果将为民生问题的研究发展引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