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需求是车价居高不下的根源


    刚性需求是车价居高不下的根源
    中国车价之贵,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关切的问题。近几年,随着中国车市竞争的白热化,车价逐年回落,但与国际车价相比,仍贵很多,人们期待着车价能进一步回调。
    然而,今年车市火爆,车价坚挺,到年底也没有一点价格松动的迹象。车价居高不下,期待着的消费者多少有点失落感。
    那么,中国车价与国外相比究竟贵多少?中国车价居高不下的根源在哪儿呢?
    一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车价要比美国贵30%至50%,有的车型要比美国贵100%以上。
    于是,消费者困惑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都比美国便宜,为什么中国车价要比美国贵这么多?
    有文章说,中国车价居高不下缘于行业暴利与税费较多。
    确实,中国车企利润远高于美国。标准普尔公司2008年报告称,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平均运营利润率为30%至35%。西方成熟市场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仅为5%。
    同时,国产车要缴纳的相关税费确实比国外高一些。国内公司在生产环节要上缴17%的增值税和5%的消费税。车辆上市销售后,购买者还必须支付约9%的购置税。而在国外,税费大致在8%左右。
    也有人认为,“国产化”造成车价居高不下。
    大众汽车的一位高管曾说过,国产化零部件价格一直下不来,都比国际市场高,最高的高几倍。尽管知道零部件价格很高,但又不得不买,这是所有来中国投资的外国汽车厂商都面临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头上都有一个政策“紧箍咒”———国产化率。
    上述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都没有说到“根”上。
    为什么中国车企利润率远高于美国?根本原因是汽车在中国是朝阳行业,而在美国是夕阳行业。
    表面上看,中国的税费比国外高很多,其实不然,因为国内公司在生产环节上缴的17%是增值部分的税,不是全额营业税。另外,消费者支付的约9%的购置税,与车价高无关。
    至于“国产化”是造成车价居高不下的原因,这只是一家之言,理由不充分。
    有人说,中国车价之贵有其独有的国情。中国已经达到13亿以上的人口,现在汽车的数量已经很多了,各大中小城市在下午4点钟以后的道路基本都会形成拥堵,如果车再卖得便宜,想象一下中国将有多少人买车?中国的道路会堵成啥样子?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它透出了一个现象:我国汽车的刚性需求已越来越强。这使老沈想起了摩根大通龚方雄在今年6月所说的一席话: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所以开始买车;2003年过后,杭州、苏州、青岛、大连、武汉等中国二线城市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开始购车消费;去年中国人均GDP约3000美元,据此推测城市大部分居民人均收入应该超过3000美金,能养得起车,所以2009年就出现了汽车消费高潮,预计这个高潮持续的时间会很长。这一席话这就很好理解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车市为何如些火爆了。
    车市火爆,车价必定坚挺,车企的利润必定高,税费也会收得多。如果哪一天,刚性需求没了,车市疲软,价格战四起,那时车价必定下调,车企的利润也会骤减,税费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