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为战争作宣传,这恐怕是天下最大的讽刺了。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确这么做了,他在12月12日的颁奖礼上为阿富汗战争做辩护,称其为公义之战,并表示要进一步增兵。近几天,欧洲国家的国民抗议颇多,一些示威活动已见诸报端。
其实,早在十月初,奥巴马被宣布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世人已经感到分外震惊了。今天奥巴马的表现,早已是美国政策的一种必然。
笔者认为,奥巴马领奖为战争做辩护能给我们两个启示。
一,奥巴马——美国的核心利益不会因代言人而改变
从一张带着战争味和权力味、不那么受欢迎的脸,变成了草根崛起年轻有为的非裔美国人的脸,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否因此而改变?显然,这种期待太天真了。政府的换届,也许会让政策有所调整。但无论是战还是和,是大棒还是胡萝卜,都是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的延续,都是美国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手段。奥巴马对美国的承诺及种种所谓的新气象,绝不是美国的“洗心革面”,充其量只是从扮白脸改成了扮红脸。奥巴马的出现绝不会让美国从此不以世界警察自居,更不会让美国放弃自身既得利益而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边。美国还是美国。平民总统能否改变局面还两说。我们倒是要警惕,个人魅力可以更好地为霸权服务。
二、诺委会——别把荣誉当筹码
“加强国际外交以及人们之间合作所作的非凡努力;在强化国际机构和推动无核化方面的贡献;很少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引起世界的注意和给予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这三句话是奥巴马获奖的理由。显然,对于上任才不到一年的奥巴马,这三个理由的鼓励意味多于对其已经做出努力的认定。相关人士评价,这次获奖的政治意味浓厚。可以说,诺委会把这项荣誉当做了奥巴马期间推动和平局面的“筹码”。至少在任期间,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名誉的总统是不会发起战争了吧。
而此次领奖的奥巴马,非但没有遵照国际社会的期待,反而以和平的名义辩称战争合法性,这显然令诺委会失望和尴尬。失望的是美国的政策,但这何尝不是早该在意料之中。尴尬的是在这个具有世界权威的舞台上,一个被披上和平斗士外衣的人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得不感叹奥巴马的口才。奥巴马的声音,是一个政治家的声音,是美国人的“和平”,却不是人类的和平。谁叫诺委会自己把奖颁给奥巴马呢?
省着点自己手中的荣誉。与其颁给一个不配得的人,再指望他“名至实归”,还不如踏踏实实授予配得的人,他们也会珍惜,会更加竭力。送给不配得的人,因为不合适,因为得到的太容易,所以反而想极力摆脱荣誉的束缚,或干脆顺着梯子往上爬,把荣誉的舞台当做工具。
关于奥巴马领诺贝尔和平奖的两个启示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