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项目状况分析
一、 资本项目的概念
指资本的输出输入,所反映的是本国和外国之间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债务的变动,换言之,就是一国为了某种经济目的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生的资本跨国界的收支项目。在国际收支统计,资本项目亦称资本账户。包括各国间股票、债券、证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国政府、居民或企业在国外的存款。分为长期资本(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像公司股本一样未定偿还期资本):主要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银行借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付款、延期收款、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中应付客商作价设备款、租赁和对外贷款等。和短期资本(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和1年以下的资本): 主要有银行借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收款、延期付款等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按期限划分为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
二、资本项目的内容
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与经常项目并列的两个主要项目之一,用于统计资本国际收支的项目,主要包括资本和储备两项内容。
(1)资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前者是指一国的公司、企业或个人在另一国设立企业,直接进行生产或商业活动。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在单一的外国投资者或投资者集团手中。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项目中的直接投资既包括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也包括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是在长期债券和公司股票上的投资。
(2)储备项目,实际是一国用以平衡国际收支或对本国货币对外汇汇率进行干预的手段
储备项目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即一国官方持有的作为货币资金使用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如货币、存款、可转让、贴现的证券及其他债权等。
二、 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收支状况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国际收支总顺差
|
522
|
677
|
986
|
1794
|
2238
|
2599
|
4453
|
5451
|
经常项目差额
|
174
|
354
|
459
|
687
|
1608
|
2499
|
3718
|
4261
|
占总顺差比例
|
33%
|
52%
|
47%
|
38%
|
72%
|
96%
|
83%
|
78%
|
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
348
|
323
|
527
|
1107
|
630
|
100
|
735
|
1190
|
占总顺差比例
|
67%
|
48%
|
53%
|
62%
|
28%
|
4%
|
17%
|
22%
|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1、经常项目顺差,指进出口贸易、出口大于进口。 2、资本项目顺差,指入出境投资、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
四、资本项目顺差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方面: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a. 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b. 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c. 总体上我过的国际收支上处于顺差的方向,而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d. 伴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本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2)不利方面:
a. 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汇率上升,抑制出口,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使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顺差主要是由出口大于进口引起的,会减少国内生产资源,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容易造成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汇率上升,抑制出口,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使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顺差主要是由出口大于进口引起的,会减少国内生产资源。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央行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增加,对冲操作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主动性减弱,流动性管理更加复杂,维持价格水平长期稳定的难度增加,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 资本项目顺差异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
c. 资本项目顺差挤压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其产品可以迅即进入中国市场,既可以绕开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有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之利。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产业,与我国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
d. 外资企业在出口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出口结构调整政策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使得国内出口结构难以调整,而且进一步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建议
(1) 要真正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更重要的是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政策、审慎的监管框架和风险约束机制(重点是公司治理结构)等, 并且根据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实际上,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是在与建立完善上述配套措施中交互实现,并适时推进的, 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2) 我国的证券市场要不断和国际接轨, 使我国对外证券投资更加合法化和开放化。我国正在改革原来“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体制,在推进金融机构海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放宽个人海外直接投资,个人可以直接对外证券投资, 也是我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扩大了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主体。
(3) 证券投资的方式要呈现多样化,我国的银行和商业机构可以通过境外上市、购买国外的证券和股票等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最后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 也成了我国对外证券投资的主要资本之一。由于主体、方式以及资金上的扩大使证券投资项目产生逆差现象,并且这种逆差现象可能会继续持续下去,这样金融项目的顺差是在不断的减少的。但是我国在不断进行对外投资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 FD I的监管力度,使之利用率提高。规范金融风险降低其对我国的冲击,对于企业对外投资进行引导和规范,相应的完善我国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