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掀起争购房地产热潮


 

美国华人掀起争购房地产热潮

“你的房子有二十多个竞争者”

  美国华人:买房像抢购

  今年开始,美国的华人房地产圈子里流传一个故事。有两个中国同事老白和小洪,都想买房。小洪看中了一处房子,向老白炫耀。老白则倚老卖老,从各个方面否定小洪的观点,把那处房子贬得一无是处,还说小洪眼光太差。

  结果,老白在探清小洪的底价后,加价出手。最后,房子归到了老白的名下。小洪知道了真相后,两人成为了陌路。

  知情人士透露,现在华人在美国买房,有时像“竞争”一样,相互之间还保密。因为金融危机后,华人圈最热门的事,就是争购房地产。

  本报记者/卜微沛

  特约通讯员/马三眼 小尘

  见习记者/周佳 朱怡婷 发自休斯敦 哈仙达岗

  两天搞定了一幢房子

  如果不是奥巴马上台后为应付金融危机施行的刺激计划,罗友朋买房还会遥遥无期。

  10年前罗友朋只是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原本他是准备几年后回国的。谁知妻子带着孩子跟了过去,于是他们一家只能在那里定居。

  过了近10年租房生活后,他实在熬不过妻子在枕边唠叨,于是把买房的事情全权交给妻子决定了。

  一天下午,妻子看到了一幢刚上市的二手房,马上和兼职房地产经纪人的同事约定,并电话通知罗友朋下班看房。

  房子坐落在市区,有50多年历史,是带有前后院的一层楼别墅,与罗友朋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罗友朋为了省却前后院的劳动,希望买一个较新的连体别墅。按照他的观点:只有房子服侍人,哪有人来服侍房子的呢?

  但此房的地理位置极佳,加上居住在白人区,安全性好。更重要的是价格实在太诱人了,就和地价一样,这就是说地上的一幢房子等于白送,房主等于卖地了。原来房主是个近80岁的老太太,在外市有自己的地产,没时间和精力打理这套房屋,于是,低价出手。

  “好多华人在竞价”

  经纪人说:“这房子肯定有很多人抢着要,你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时间,不如多加点钱立刻签协议吧。”

  于是在妻子和经纪人的坚持下,罗友朋同意加价购买。当天晚上双方就在交易意向书上签了字。

  根据惯例,罗友朋请专家对房屋状况进行检查。没想到结论是这幢房屋有明显的缺陷,里面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不计其数。

  “我去和对方的经纪人交涉,要求他们赔偿。谁知道他们不肯,还说如果我不想买可以退房,押金全数退回,一分不少。”罗友朋说。

  最后双方还是交易了。交割文件办理结束后,对方经纪人对罗友朋说:“罗先生,你很幸运,你有20多个竞争者,不少是你的同胞。他们很多人出价都比你高,但是你动作快,这幢房子现在归你了。”

  罗友朋这时才知道为什么原来的房主当初态度那么强硬。同时他也暗自庆幸,还好当初没有犹豫。

  奥巴马“帮”了华人

  虽然曾有媒体报道,来自中国的温州炒房团在美国炒房,没有买下一幢房屋,但是在美国本土的华人却在金融危机的当口,买下了千千万万的美国房地产,为美国经济注入了“中国的血液”。

  经济危机最早就是从房地产不振开始的,为了拯救这场危机,奥巴马政府采用了政府托市的方法。其中最大的政府托市行为是:夫妻双方首次买房,政府提供补助,最高可以补助到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5万元)

  家住休斯敦的房产中介丁瑞到美国已经多年,他对记者说:“美国佬银行账户很少有超过全家外出一次旅行的积蓄。那点买房的鼓励措施对老美而言基本上就是杯水车薪,但对在美国的华人而言,就像天上掉下了一块大馅饼。”

  两年前,丁瑞考出了房地产买卖执照,那时他的客户很少,这份工作只是他的兼职。

  到了今年,形势突然变了。丁瑞一下忙了起来,登门要求看房买房的客户络绎不绝。他的本职工作只能在周末或者晚上加班完成。丁瑞现在最常干的事情是开着自己的旧车到处带人看房。现在他是所在房地产公司的首席业务员。

  “前不久,白人老总还让我在公司大会上进行‘如何为顾客提供良好服务’的专题讲座。我能说些什么啊,只不过是因为华人买房的多了,找我的人也就多了。”丁瑞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地笑了。

  房地产业的华人

  都发了

  各民族都有一个通性,那就是民族聚集。

  华人买房自然找华人房地产经纪人;装修自然找华人的装潢公司;买家具自然去华人开的家具店,所以最先发财的就是他们。

  丁瑞说他的同行中有人在不到半年间就把车从本田雅阁换成了宝马。

  搞装潢和建筑服务的华人现在业务多得根本忙不过来。移民美国多年的李可,今年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由于装修质量问题,他打电话多次找承担装修的公司,对方一直都没有时间再次上门。

  “没办法,我只能去建筑商店买材料,自己动手修补。”李可说,“那些专给房屋杀老鼠和蟑螂的华人也一样,接订单时都说没问题,真找到他们时回答都是忙。”

  中国人开的家具店也跟着沾了光。休斯敦中国城地理位置不佳,但是从今年开始,那里的席梦思专卖店开始了不降价、不促销的“双不策略”。同时中国城周边的商用房价也被带了起来。丁瑞说:“中国城的商业用房价格在金融危机里不降反升,现在是民用房的十倍有余了,这在美国是极其罕见的。”

  华人客户不好伺候

  丁瑞有一个熟人,一年多的时间里,约他看了60多套房子,但房子不是这里让她不满意,就是那里让她不舒服。最后丁瑞实在没时间伺候,只好请她另找经纪人。

  “我能理解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存下一笔钱不容易,房子是关系到中国人全家幸福的大事。他们一定是慎之又慎的。”丁瑞在他的讲座上如此对其他白人同事说。

  可惜谨慎有时反而会让人错过机会。丁瑞私下里告诉记者,他那个熟人最后买下的房子不是她最喜欢的,她最满意的其实是看过的第二套房,以后也有许多房子比她现在买的好,但是都错过了。

  为生活、为孩子、为享受——殊途同归皆买房

  在美国买房并不合算。美国的房地产需要缴税,每年的税赋和房贷,使买房居住并不经济实惠。如果租房居住,虽然居住条件不如别墅,但是免去了房屋管理和维修的烦恼,免去了打扫前后院子的劳累,免去了消除老鼠蟑螂的义务,同时,也免去了增加安全措施的必要。

  不过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的,很多华人的亲身经历显示,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不买房没法活了”

  8年前,裴益华带着怀孕的妻子去美国读博士,一家人靠着奖学金艰难度日。3年前裴益华博士毕业找到了一份助理教授的工作,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匆匆上任了。

  由于多年来没有什么积蓄,所以他们选择租房住。通过互联网,裴益华找到了离单位较近的一幢公寓,价格也不贵。他在网上支付了押金后就入住了。

  “我说怎么会那么便宜呢,因为那是一个黑人社区。”裴益华回忆说:“自从住进去后,我就不自在。总感觉邻居拿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我去洗衣服时,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不是占着洗衣机,就是占着烘干机。”裴益华的妻子补充说。

  裴益华每次开车上班前,都要先检查一下车轮前后有没有钉子。因为“总是有人故意撒钉子”。裴益华说这段往事时,透着颇多无奈。

  糟糕的事情还在升级。一次他们全家回来,发现门被踢破,一扇玻璃窗也碎了。此后,裴益华一家开始学习诸葛亮用起了“空城计”:一家人出门后,家里不再关灯,让小偷以为家里有人而不敢进入。

  让裴益华决定买房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的旧车被偷。报警后,根本没当一回事。一个礼拜不到,警察局通知裴益华说车子找到了,但他拿回来的这辆车已经面目全非:音响没了,CD播放器的位置只剩下一个大洞。

  一俟租房合同到期,裴益华就把续约表格扔了。他匆匆看了一处市郊的房子,签订了购房意向书。由于裴益华没有太多存款,首付较少,所以他的房贷利息较高。即便如此,他也绝不回头。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不买房,我们全家就没法活了。”

  为孩子上学而买房

  Claire Wang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洛杉矶东部哈仙达岗的一幢独栋房里定居了。因出入十分方便,所以一家人在那里一住就是20几年。

  今年年初,Claire突然决定要换一套独栋房住。房地产经纪人推荐了很多套房,都被她否决了。经过了半年的精挑细选,最终她自己选中了一幢面积大约为223平方米的独栋房,带花园和车库。尽管房子很好,但成交价60多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10万元),大大高于同期同城市其他成屋的价格。

  Claire对记者解释说:“虽然我是个药剂师,薪水不菲,但我并不是冤大头。我愿意花高价买这房子是因为这里离我儿子就读的中学很近。”而且,加州房地产已经开始出现回暖的迹象了,Claire买的房子也涨了,她赶上了一个购进的好时候。

  盲目享受难以脱手

  几年前,王进仁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认为,自己在美国多年寒窗苦,此时应该享受一番了。他不听经纪人的劝告,执意在市郊买了一处豪宅。

  王进仁那时的说法是:“房子地点不重要,咱就要住得宽敞舒适,上班远也没关系,不就是多花一点汽油钱、多一点路上的时间吗?咱付得起。”

  王进仁近期要“海归”了,他在中国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于是他开始找人卖房。没想到没有一个经纪人敢接这个单子,因为金融危机,市郊有很多房子卖不出去。经纪人说得明白:“拖一点时间,耽误我的精力是小事,但是万一‘烂尾’了,影响了我的名声,我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啊?要卖除非降价。”

  王进仁现在还在为是否放弃数万美元的事犹豫呢。

  美国买房贴士

  美国房价并不贵

  一般而言,勤劳而又节俭的中国人民,只要有5年的美国工作经历,就具备了买房的经济实力了,至于是否选择买房,就看各人的心态而定了。

  美国的房子分为别墅(House)、连体别墅(Townhouse)和公寓(Condo)。除了纽约等极个别的城市外,美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别墅价位,都适用于一般工薪阶层。这给在国内挤惯了筒子楼的中国人,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所以在美国的中国人,首选当然是别墅,独门独户有前后院子。

  老美也喜欢住城里

  国内的中国人普遍对美国人购房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美国人喜欢住在郊区。郊区确实有不错的环境,草地连片、树木茂盛、湖水涟漪,但大城市每天上下班交通问题是让每个工薪族都头疼的事情,所以如果有可能,绝大部分人还是会首选城市住房的。因为美国的城市住房也可以是别墅,但城市地皮贵,房价当然也不便宜。因此房子的状况远远没有相同价位的郊区房子好,但城市地皮升值空间很大,是投资性买房的首选。

  买房要量力而行

  美国经济学家早就创造了一套房屋购买公式:房屋购买价位,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3-4倍。也就是说,一个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买30万美元的房子,还贷还能比较轻松,生活内涵也比较丰富。当然,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也能买40万美元的房子,但生活质量会有明显下降,全家出门旅游或探亲的次数必然要大大减少。

  以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为例,大多数房子价格在15万美元到50万美元(约人民币102.5万元到34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