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究竟有什么呢?古时的人们相信: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一些喜欢憧憬未来的青年相信:书中有自己向往和追求的一切。其实,书中有的只是能打动我们的文字,掩卷之后什么也没有。
无论我们究竟从书中得到了什么,责任都不在静止的书,而在于读书的人。
不要相信有人所说:一本书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种说法本身就很荒谬。试想:历来都如天马行空般的“命运”,怎么会遵循一本书的意旨行事呢?如果确有类似的情形,那也只能是改变这个人处境的种种因素都已具备,读某一本书,正好拨动了他心中那根渴求理解和支持的琴弦,成了最后的契机而已。
读书的人往往不喜欢不读书的人,这不是轻蔑,而是一种怜悯。不读书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读书人在阅读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满足,这是一种令人感到余香满口,美不胜收的精神盛筵。
喜欢读书又有书可读的人,无疑是幸福的!读书能使我们与古往今来最伟大、最优秀、最博学的人成为朋友,成为知己!能与他们朝夕相处,无话不谈。
读书人推崇读书,有的读书人却往往看不起别的读书人,“文人相轻”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读书人在一起,总感觉自己比对方要高出一筹,意念中保持着一种优越感,有时唇枪舌剑,勇猛出击,却常常搞得两败俱伤,斯文扫地。
对一本书的喜爱或冷落,是由每一个人的判断标准决定的,什么样的人必定选择什么样的书。志趣高雅的人不会去读内容卑污的书,而行迹猥琐的的人也绝不会把目光投向与他兴味相违的另一边,读书的层次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不读书也生活的很滋润、很惬意的人确有不少,但他们也认为自己不读书是天大的缺憾,往往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能改写父辈的生活轨迹,一定要走一条读书的路。
而只读书,只想从书中去吸取“营养”,不愿也不想去了解社会的人,却往往是呆滞可笑的,他们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
人们总是从自己所读的书中,去发现新奇和陌生的东西,并渐渐把自己融入到字里行间之中去,让自己的人生闪耀一种别样的光彩。
有时,读书是为了更加了解现实生活,有时,读书是为了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
坐拥书城的人,不一定是个大写的人,而对书敬而远之的人,却往往最容易与愚昧相伴。
读书的感悟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