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如何代表自己发言?


官员如何代表自己发言?

 

   近年来,媒体活跃了,政治气氛宽松了,官员们也开始“敢”说话了(注意“敢”字的引号)。年终盘点,有的媒体也就这个话题进行“投票”,我估计09年最雷人的官话可能就是“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我这里不讨论发出“雷语”的是谁,在什么语境里说的,其前因后果,就这句话而言,我认为官员首先要学会如何代表自己发言是“敢”说话和不说“雷语”的前提。何解?请看官继续往下看。

 

   一、官员代表自己发言,要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的官员队伍中,官场文化历史沉淀出的种种显规则和潜规则早已为官员队伍的言行设置种种无形的框架,这些官员从讲话、做事、视察、汇报都是一套模式,官员们因此形成了统一的一个共性,而缺乏个性。而所谓“官场人”的要求则是,开会要说套话、潜规则要遵守,在领导面前要察言观色、唯命是从等等。无所顾忌展露个性者会因此遭遇打击,而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者则安然上位。因此,在开会的时候,领导说话了,其它人附和之,领导没说话,其它人揣测之,总有聪明的官员与领导配合默契。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很多官员没有自己,没有了个性,代表自己发言恐怕也没了勇气。

    官员代表自己发言,要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不要一味地照搬前人的经验,不要因为领导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只注重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面对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的进步,中国涌现了一批不为书、不为上、只为实的官员,在会上发言,敢讲实话,敢讲真话。钟南山、李金华就是很好的例子。

    话风、会风,体现着一个官员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官员,往往讲话干脆利落,要言不烦,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句句直指问题的核心。相反,那些喜欢讲套话、空话,官话连篇,只会歌功颂德的官员,大多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办形象工程,与求真、务实、讲求效率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官员发言应先讲党性再讲个性,应有利益回避意识。

    我这里说的的党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年的两会就有两个论点,一是某铁路局领导的“票价过低致春运票难买论”,二是国资委某领导的“电信无垄断论”。随后,这两个论断被舆论批得体无完肤。很显然,这两种观点都带着浓厚的利益立场,一个是铁路局副局长,一个是国资委副主任(要靠电信赚钱的人),讨论铁路和电信问题自然会站到自身利益立场。身为国家官员,不能一味地只代表某一个小利益团体的利益,不能把“三个代表”的精神弃之不顾,不能漠视广大劳动人民的需求和呼声。

   官员代表自己发言,要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先讲党性,再讲个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应有利益回避意识,就不会成为某个小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三、不要怕说错话,但要三思而后行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有一段名言,他说,“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我们都能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无论是领导同志、官员还是老百姓,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都说正确的话呢?既然任何人都有讲不准确的话,讲错话的时候,允许官员讲错话本也应该是一个常识。偶尔说话不准确或说错话,应该是能够得到大家原谅的。

    但是,每位官员在说话之前,还是得仔细衡量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把自己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即使是偶尔说错话,相信,也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谅解,倘若睁着眼说瞎话,那么被人漫骂也是咎由自取。周老虎事件中就有不少官员睁着眼说瞎话。

 

四、对自己的发言要负责,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最后也是呼吁社会、领导们对官员说话抱一种宽容的态度,以让更多的有个性的声音发出来。群众说话很多时候是很尖锐,甚至带有的情绪,如果我们说话者也抱着一种情绪说话,或者觉得自己很委屈,甚至自己是站在群众利益去想问题,在一种情绪化的气氛中“针锋相对”,或者“据理力争”,这时候的你,情绪往往是失控的,说起话来是真实的。这时候,群众应该给与理解。如果你的素质基础是低下的,或者不是站在人民立场考虑的问题,你可能就会说出“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低级错误。人民是不原谅,党也是不原谅的。

 

    网友如是说:讲错话的官员,其实没有错,很诚实,这样的官员才可信的,不会说错话的官员才是最危险的人,做人就应心胸坦诚,包藏祸心的官员从来都是讲大话好话,贪污过亿的官员都是信誓坦坦好话说尽坏事干绝的人。评价一个人不可以是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