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赢的金融体制研究
国研网2009.11.19刊发,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
摘 要: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把金融业作为一次分配领域的行业,在制定政策时违背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特性,制造了大量垄断性银行,还给这个行业设置一个高门槛限制竞争,同时存在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导致中国的货币政策几乎完全失效。为此,提出了中国金融反垄断、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引进竞争、和谐共赢的企业治理等制度创新。
关键字: 行业垄断 货币政策 收入分配 公司治理 市场机制
一、中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所有商业银行、券商和基金、保险公司等都存在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我国的工、农、建、中四大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绝对控股,其他地方商业银行也是由地方政府绝对控股。基金跟美国的投资银行一样,经营者不控股甚至没有投资,都是拿的股民和基民的钱,比起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还严重。保险公司也大多数国有控股,国家不控股的公司所有者缺位更加严重,像中国平安的老总年薪可以达数千万元,投资亏损工资可不见少。
2、我国金融行业垄断严重。严重的垄断引发了金融业大量问题。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07年指出的中国金融业存在五大问题,“一万亿”问题,“十万亿”问题、“四六”问题、“二八”问题和“六千点”问题。所谓“一万亿”问题是指实际已超过1.3万亿的外汇储备。“十万亿”则是指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差高达12万亿。“四六”问题蕴涵了金融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目前东部占有的金融资源比例为60%,而中西部加东北仅占40%。这种不平衡又体现为金融资源城乡分布上的“二八”现象,即城市超过80%,农村不足20%。股市已探6000点大关也是当前中国金融业不容忽视的问题。[i]
这五大问题其中有“十万亿”、“四六”、“二八”等三大问题是银行垄断经营造成的。我国一共就四大全国性商业银行,而且还在好多城镇不设营业点,地方银行一个城镇往往也只有一个,还有一个邮政储蓄却还是一个功能残缺的垄断金融机构。就是在有些县城我们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都不设分支机构,像本人所生活的安乡县就没有中国银行。一个地区就这么几家银行,到了乡镇可能就只一家银行,他们官僚作风严重,服务意识差,但是居民没有选择,只能把钱存入这几家银行。而这些银行由于机制问题却不能将存款在当地转化为贷款,一方面由于官僚管理体制,下面的机构放款权有限,导致一些有前途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另一方面由于存贷款的利差太大,在农村信用社,存款平均年利率2%,贷款年利率12%,还要季度结息,他们存1亿元,贷2千万元就可以获利。因此,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找人贷款,而在国外的一些中小银行,贷款客户才是他们的财神爷。为什么会造成13万亿元的存贷差就很清楚了。银行的总部、高级机构都在东部、在大城市,也就不难解释“四六”、“二八”问题了。
3、货币宏观调控政策失效严重
这轮适度宽松的货币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缺陷,导致比较严重的政策失效。在我国目前的情形下是大型国有企业本来就钱多得用不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居民消费严重不足。由于我国的银行(包括地方银行)都是国有控股,结果在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前,银行贷款还是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工程。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消费不足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现在就造成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冰火两重天”现象,一边是消费不足产能过剩严重,商品市场通货紧缩;市场上资金多的流出来,银行、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多的没有办法用,他们就只好把钱投向股市和楼市,结果是资本市场泡沫膨胀。最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本就驱不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出现了“滞涨”的结果。
二、我国金融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政府管理金融业的指导理论错误。在我国,政府长期把金融业当成二次分配领域行业,在决策中又受利益集团的影响,长期以金融安全为由,不但在金融业反垄断,反而是不断加强垄断力度。因为垄断使得银行业成为了中国最大暴利行业之一,他们根本就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比如安乡县的工商、农业、建行、信用社四大银行,他们贷款只占存款的53%,但是他们一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他们在当地就是老爷,服务态度差,收费高,不管你是否属于优质客户还是风险贷款一律高贷款利率。搞得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点用都没有,我看不管40%存款准备金率还是15%的存款准备金率对这些金融垄断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2、政府对监管金融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失职。中国所有商业银行、券商和基金、保险公司等都存在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我国所有金融企业不是国企就是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非常严重,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拿出好办法。
三、中国金融业体制创新
1、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建立新的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市场就会促使其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中小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主导作用。与大银行相比,具有较少管理层的小银行在银行管理者和贷款职员之间因为有着不太严格的合约,因此信息传递的链条短,软信息的获得者甚至可以直接做出贷款决策,这就缓解了与多层制度相关的组织不经济和代理问题(Berger,Klapper,Udell,2001)。而且,小银行通常没有公开交易股票和银行债券,也就不存在银行管理层和外部索取者之间的、基于软信息的资产运用而无法披露信息所造成的合约问题。
2、放宽存贷款利率管制。扩大确定的利率浮动范围,给予商业银行根据不同贷款风险进行定价的权力,使贷款利率高低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商业原则,增加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ii]
3、取消跨行歧视性收费。跨行歧视性收费有ATM跨行查询收费、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不同城的跨行存取款手续费。现在跨行歧视性收费是一个大型银行给中小银行设置巨大的行业壁垒,使中小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不同的银行可以设定ATM查询收费、同城取款手续费、不同城的存取款手续费,但是不能够设定跨行的歧视性收费。中国银联应该根据取消跨行歧视性收费的政策设置统一的对银行收费的政策。
4、对超级大型银行要进行分拆。国家可以对国有的四大商业银行进行分拆,可以根据业务和地区,一个银行可以分拆为10个左右的大型银行,以此来增加竞争,便于将来国有银行的民营化。
5、在金融企业中引进公众企业治理机制。在公众性的金融企业中建立两种机制来解决公众企业治理:由第三方抽签指派独立董事的外部监管机制和责权利统一的激励兼容机制(外部制定高管薪酬的契约机制)。[iii]使政府承担起来管理在初次分配领域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职责,解决中国金融企业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6、简化保险公司的业务。目前保险公司险种复杂,包括养老险、健康险、意外险、投连险、分红险、少儿险、女性险、保障险、万能险、两全险、财产险。这些险种中只有意外险和财产险属于真正保险范畴,其他的保险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经常因为顾客不懂具体条款,与保险公司发生矛盾,而且与银行、国家社保职能有许多重合的地方。因此,保险公司只能卖两种保险,一是意外险,二是财产险。
四、后果分析
1、有利于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实现。大量的小银行有利于贷款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
2、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服务意识。由于竞争对手多了,各个银行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客户,才能带来更多利润。
3、有利于促进就业。目前银行业严重竞争不足,就业不足,一个人口2~3万人的普通乡镇,完全可以生存5家左右的小银行,一个10万人左右的县城完全可以生存20个银行,从业人员可以增加100%以上。
4、有利于金融体制安全。大量中小银行,经营者都是银行的所有者,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资金安全负责。基金经理和其他金融企业在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机制下,他们也必须对自己的那份股份负责。
5、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金融企业有了竞争,就不能坐在家里也赚钱,就不会出现47%资金睡大觉也可以获得巨额利润的好事了。国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也会有触动了,不然1%的存款准备金率与40%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区别,国家货币政策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