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汉藏语系氐羌人的后裔纳西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元朝忽必烈皇帝在大研古城设立州治,明朱元璋还曾亲自给当时纳西族人的首领赐予“木”姓。但因为在“木”字周围不能围筑城墙,否则就成了“困”字,听起来不吉利,再说纳西先民原来是个没有定居的游牧民族,因此自第一代木氏首领起,就没有给丽江修过城墙,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丽江也就成了国内惟一未曾有过城墙的古城。这说明他们的城市自建立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是一个勤劳、朴实、富有聪明才智的民族,自古以来,他们创造过闻名华夏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由东巴教、东巴文、东巴经、纳西古乐和绘画、雕塑等诸多方面组成。由于他们的开放思想,在藏传佛教和汉族的道教传入这里后,东巴教始终采取兼收并蓄、长期共容的态度,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和冲突,这比世界上那些经常发生激烈的宗教矛盾以至对抗的地方优胜得多。东巴文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惟一保存下来,并且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现有1400字左右,纳西人用它们书写的1400多卷东巴经,记录了这个民族的全部历史。纳西古乐保存了早在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创作的《紫微八挂图》、唐末道士吕洞宾的《浪淘沙》以及产生于唐和宋元时期的《清河老人》、《山坡羊》等名曲。这些名曲通过当地一些年过70或80的老艺人组成的纳西古乐队,用他们掌握的当年忽必烈远征大理时留下的古乐器的演奏,便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高贵和典雅,也表现出了佛教音乐的祥和和道教音乐的空灵、飘逸,给人以无垠的美感。像这样的演奏几乎每天都在这里的大研古乐演奏厅里进行,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给他们带来了高雅的艺术享受,也使自己获得了颇为丰厚的票房收入。纳西古乐近年也曾在北京、香港以至欧洲、美国和日本演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而成为我国以至世界音乐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古城丽江的传说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