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作家制是大势所趋!


  职业作家制是大势所趋!

                 王若谷

  

  看了阎延文对作协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的文章《由“作家张扬打人”事件

  透视中国作协体制》,很有感触。

   这是一篇一针见血的好文章!挑开了中国文化体制的脓疮!值得我们一读和思考。多年前,我就写过提议实行“职业作家制”的文章,发表在几家报刊上。现在,我很愿意重要提此时事情,再把我的观点亮出来。

  我以为,取消所谓专业作家制(实际是机关衙门作家制),

  实行职业作家制,

  解散作家协会,

  或者让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不拿工资的行业协会,

  应当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巴金说过:作家应该靠读者养活。

  他老人家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身体力行这样做!

  巴金建国后没有拿过国家和人民一分钱工资,全靠稿费生活!

  鲁迅、巴金就是职业作家的典型代表!

  专业作家制(实际是机关衙门作家制),

  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是上世纪50年代抄袭前苏联文化体制,然后同中国几千年封建主义传统文化体制相结合的副产品。

  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

  是应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间了!

  这种旧机制运作下的作协,遏制了中国文化的发育,成为世界文学及思想界中的一个巨大侏儒。又是大量浪费纳税人钱和资源的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活生生案例!

     其实作协的权力就掌握在几个人手里,比如湖南作协“老娘”。其他人在作协拿份工资,也是忍气吞声,还要时时违心地说假话。这种体制只能滋生腐败。张扬打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这样的体制一直能存在。

  打人事件后,张扬向媒体谈到:“彭克迥原来只是汨罗县一个打字员,‘通知都写不好’。只是因为丈夫长期担任领导秘书,就进入作协而且一路提升。”(12月8日《三晋都市报》)

  今年8月,中国作协发言人陈崎嵘也曾表示:“我们真的没养多少作家,……在全国所有的作协会员中,专业作家只有200多人,是有“皇粮 ”的,有工资津贴。”(2009年8月3日《瞭望东方周刊》)其实,这里所言的200名作家大多分散在全国各省市,由中国作协开工资的所谓“吃皇粮”作家少得可怜,充其量不超过20人,中国作协“真的没养多少作家。”

  可是,这个没养多少作家的作协体制,每年却享受着国家行政的高额经费。陈崎嵘介绍:“国家每年给中国作协几千万元。”著名作家郑渊洁算了笔帐,“最保守的数字,国家一年有7个亿花在作协上。”

  阎延文指出:这么多钱,既然“真的没有养多少作家”,那么究竟养了谁呢?答案是:养了大批公务员。作协体制的行政化,使之成了某些官员解决“级别”、待遇的地方。特别是年届退休、在国家机关升迁无望的官员,更把进入作协当作最佳选择。结果,中国作协成了一个机构众多、人员庞大的行政机构,其规模令很多国家职能部委望尘莫及。

      作协成了很多不懂文学的官员解决待遇的地方,这些人不懂文学,只会官场潜规则,生硬蛮横,作协离作家越来越远。别说纳税人不满意,就是作家们100个也有99个不满意。

  当然,实行职业作家制,

  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才能保证作家的基本生活和文化的持续繁荣:

  首先,应该开放刊物书籍出版,

  只要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就行了,

  并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用不着过度担心!

  其次,还应该加强对作家著作权的保护!

  有关知名网站如果使用作家作品,

  应该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