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城镇建了将近80亿平方米的住房资源,卖了将近7000万套商品房。到08年末中国城镇居民有6.07亿人,这比1980年的1.9亿人翻了三倍还多。即便如此也不过两亿个家庭,如果按7000万套算,我们在过去十年已经有35%的家庭买了新房,还不算二次购买。因此,他认为老百姓望房兴叹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同时调研发现国家给农民一成的钱,自己出八成到九成中国农民也会拼命地盖新房。因此农村的住房改造是如火如荼的。
看到这个数据,感觉让人吃惊。7000万套住房是一个什么概念,即使按照三口之家计算,也相当于2亿个家庭,而目前的城市化率在45%左右,也就是总量为6亿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将近35%的家庭有了新住房,可是这只是从总量分析的,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拥有多套住房的人群还是比较大,而且相对来说,大城市更集中一些,因为房价奇高,一般只有很富很富的人才可以实现拥有多套住房,而一般民众只能望房兴叹了;而在中小城市由于房价不算太高,中产阶级就可以拥有多套的住房,而中国数百个市,数千个县正承载着大量的商品房,也承载着这么大的商品房开发面积或是套数。
现在房价到了欲罢不能的境地,此时我认为政府应该允许多层次的改善住房的形式,也就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维持目前的房产价格,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满足一些低层次的住房需求,否则都推向市场,在高房价下,大家都非常恐慌,当前应重点推进旧城改造,以及为农民进城镇建房创造条件,对于旧城改造我想可以通过连片集资的方式,同样缴纳相关的赋税,而对于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我认为不应该再像陈准主任所说的那样补贴农民的住房改造,其实对于农民来说,不补贴,只要放宽条件,他们盖房,建房的积极性都会提高,但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来说,农民迟早要进城的,何必鼓励他们在农村建房而造成资金,土地资源的浪费呢,何不引导他们到城镇建房呢?当然此时就应该推定宅基地置换,农地置换等工作,也就是你可以进城镇,而其政府可以划出一款地专门给这些转移过来的农民,并让其建房,而对农村的宅基地或是出让或者交换给政府,而土地必须无条件退还给当地政府,以作为交换条件,我想这样可以满足低层次住房需求,同时又不至于扰乱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应对,维持高房价下解决一般民众住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