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低碳减排 欧美车企纷纷提出量化指标


    

    在12月份“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及我国制定的节能减排路线推动下,国内外车企关于节能减排的议题早已如火如荼。而相比多数自主品牌汽车的口头宣言,跨国汽车制造商的“低碳”承诺显然已进入市场竞争层面。

    标致雪铁龙:2020年在华减排50%

    12月11日,标致雪铁龙集团(简称PSA)在深圳公布了其在华的首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提出了“2020年,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的目标。他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传统汽油汽车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其中6款新型高性能的小型汽油发动机将引进中国市场,而PSA在欧洲60%以上是柴油机产品和技术。

    按照规划,未来10年,PSA将会引入6款全新发动机,实现20%的减排;采用新型自动变速箱,实现20%的减排;采用新材料、减轻自重、研发采用新轮胎技术等,达到减排5%;此外,还将在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上进行开发和引入,而剩余5%的减排目标也将有望通过新能源等其它方式来实现。

  而在这一系列的规划中,STT技术将会率先亮相。STT的全称是车辆启停技术,这是一项微混合动力技术,可以使车辆达到15%至20%的节油效果。据了解,此次将在中国市场投放的STT技术是PSA第二代车辆启停技术,而且是在中国技术研发中心完成的,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来研发的。

    宝马汽车:2020年碳排降25%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的参会方宝马集团在12月7日开始的会议期间,表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并提出明确目标:2020年前所有车型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至少降低25%。这是宝马集团首次在这样的大型会议中参与两个官方活动,并提出针对气候变化的实质性建议。

    为实现上述目标,诸如零排放的电力驱动技术将变得至关重要。实际上,从1995年至2008年,宝马集团为欧盟所提供车型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减少了25%。

    此前,宝马提出了“高效动力战略”,其核心是:宝马全球车型的研发和生产全部围绕着更低能耗、更小排量、更大动力来进行。在中国市场,宝马集团将成为+率先把“高能低耗”作为明确口号提出的厂商,这是宝马在中国市场品牌战略的转变。

    大众汽车:2010年在华车型平均油耗降低20%以上

   大众在今年发布的“2018战略”承诺,大众汽车集团将不断向中国引进最先进、最环保技术,同时,加大本土研发能力的建设,并承诺在未来,向中国市场引进更多新车型。

    其中大众“动力总成战略”的核心内容是TSI发动机和DSG双离合直接换挡变速器的大规模列装及国产化,根据这项计划,到2010年,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所生产的全系列车型的油耗和排放将降低20%以上。今年,大众汽车在华生产车型平均油耗的降幅已达17%。

    福特汽车:EcoBoost发动机降低15%二氧化碳排放

    福特汽车已在开发三种不同类型的电动车辆: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根据规划,明年福特将推出全顺Connect电池动力商用厢式车,2012年推出福克斯电池动力乘用车,同时推出下一代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而此前在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上,福特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使用传统能源的绿色发动机EcoBoost,据称这款发动机优化燃油经济性高达20%,并可降低15%的二氧化碳排放。

  EcoBoost发动机的问世,似乎是为了与售价昂贵的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一争高低”。福特还透露明年计划将其引进中国,2013年全球90%的福特产品都将配备这一发动机。

    两条腿走路 “低碳承诺”将加速产品结构变化

  中国政府日前做出的关于“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对汽车行业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最大影响将是加速汽车产品结构的变革和转型。就汽车产业而言,目前要想实现40%~45%的降幅难度比较大。因此,汽车产品结构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速向节能环保产品的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首先是在传统柴油机、汽油机的基础上改进技术,提升节能环保效率。目前影响汽车环保的方面很多,比如发动机技术、风阻、轮胎等很多方面,其实这些方面的改进潜力非常大。在追求节能环保的路上,我们首先要重视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的品质提升。

  其次,也要加速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使用。在节能环保方面,新能源车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随着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车的使用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对降低碳排放有直接的效果。不过,目前来看,还不能太寄希望于新能源车,因为在使用成本、核心技术方面,新能源车还都存在发展的瓶颈。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