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大事、要事、难事
2009年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薄熙来“点评”代表发言。
薄熙来现场与代表交流 李靖 摄
2009年12月21—22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丰富的信息及亮点,解读、归结起来是重庆的大事、要事、难事!
薄熙来“点评”代表发言:开出重庆效率 展现区县经济亮点 记者李靖摄
重庆的大事是建设五个重庆,这件件关系重庆的未来及民生!亮点如下:
一、重庆的大事
1、经济增长:预计全年GDP将达6000亿元,增长14.5%,人均GDP将突破3000美元大关。2002年以来,GDP从不到2000亿增加到6000亿,7年扩大3倍多,年均增长13%。人均GDP增加近3倍;固定资产投资从不到1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54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8亿美元增加到76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从150多亿元增加到1000多亿,年均增长35.5%。
2、利用外资:直辖前10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71亿美元,预计今年利用外资将超过36亿美元,西部第一,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实属不易。特别是惠普、富士康项目,投资额超过15亿美元,达产后能形成2400万台笔记本电脑产量,实现2000亿元的产值,300亿美元的进出口,一个项目就相当于今年咱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倍,还带动了广达等一批国际IT巨头的进入。预计到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将超过我市苦心经营了二三十年的汽车摩托车,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利用内资也增长30%以上,为重庆发展装上了大马力的发动机。
3、 森林重庆:一年种出了10年的树。据政府统计,直辖以来的前10年,重庆植树造林一共投入了65亿,“森林重庆”一年来,全市上下投入了178亿,是前10年总和的2.7倍。今年种树800万亩,比前10年总和还多出129万亩,占了全国新造林面积的6%。新建苗圃5万亩,苗圃基地规模达到16万亩。但还不能歇劲,要以这样的力度继续干下去,10年种出100年的树。要通过林权改革和山林经营,力争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渝东南、渝东北一半左右的农户成为“万元户”。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种柑橘、中药材、高山蔬菜、养牛羊兔,搞深加工。
4、健康重庆:据统计,重庆直辖时,全市学校只有10片塑胶运动场,到2008年底建了257片,今年一年就新建了329片。这就是地地道道的“以人为本”,就是实实在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明年还要再建400片,全面完成1000片塑胶运动场的计划。
5、宜居重庆:主城9区和北部新区有786万平方米危旧房,涉及14万户。去年拆迁了230万平方米,今年又拆迁400万平方米。通过拆迁,户均面积从搬迁前56平方米提高到安置后的90平方米,解决了近20万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研究经济工作,要特别注重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财政支出的50%要用于民生,40%用于中低收入群体,着力解决好群众住房、看病、上学、社保等问题。首先是住房问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现在吃饭穿衣应不成问题,关键是住房,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研究这个问题,要动大脑筋,下大功夫,一定要把城市和农村的房子盖好,让老百姓高高兴兴住进新房。说到底,这就是现阶段最大的社会问题,最大的民生问题。明年,重庆市将建约4.2万套的廉租房,约3万套经济适用房,全市明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约在8万套。
黄奇帆代市长说,抑制高档住房价格非理性上涨趋势,增加有效供给,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同时着力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明年新增社保投入重点用于扩面、提标和补助重点人群。
6、城市规划:明年起,主城将进入“外环时代”,由此拉开1000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框架,主城大城市与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0多个区县城中等城市,以及重点集镇的建设同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正是贯穿城市化进程的主轴线和突破口,“五个重庆”建设明年力争重点项目有大突破、整体效果有大改观。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宜居品质提升。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全面展开农村危旧房改造、康居工程建设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优化公共空间,改善城乡生态。加快主城畅通工程建设,早日建成“半小时主城”,推进“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陆空协同推进,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今后10年的城市改造,将决定重庆今后百年的风貌,而一旦定型,就至少是今后二三百年的形象。规划和设计的文化品位高、艺术感觉好,就会为这个城市留下“永久的魅力”,重庆人的子子孙孙就都会生活在一个舒心悦目的环境之中。我们要科学地制定出改造与扩城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进一步搞好危旧房和“城中村”的改造,竭诚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要搞好区县城的规划建设,以带动区县的发展。
二、重庆的要事
薄熙来说,重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就在扩大开放,而关键是一个好的环境。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差钱”,哪儿的投资环境好,资本就流向哪儿,经济要素就往哪儿积聚,要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开放环境为目标,抓好交通枢纽、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国务院3号文件要求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我们在两年之内要把各种“要件”配齐,并引进一流的金融企业来渝发展。
黄奇帆代市长对重庆2010年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强调要突出抓好“五个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内陆开放、深化改革、振兴区县、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要继续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投资调控,既保持投资规模合理增长,又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实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战略,推动工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今后4年将投入1万亿元以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重化工三大板块。
重庆的大发展需要大的资金投入,这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重庆的要事就是金融业的发展。
我觉得要把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作为建设重点甚至摆在各项工作首位!
这次重庆市经济工作会议,黄奇帆说,针对前11个月的经济指标看,重庆市经济工作主要呈现七大亮点,金融业是其中之一:一是工业逆势回升,累计增长17.6%;二是投资高位运行,投资总额增长34.6%;三是剔除物价因素,社零总额实际增长21.9%;四是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4%,占GDP比重提高到5%左右;五是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40.9%、71.6%;六是农业蔬菜总产量超过粮食,成为第一大宗农产品;七是财政收入在大幅减税让利的情况下,全年预计增长20%。
黄奇帆说,为了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抓住国际贸易和投资复苏的新机遇,我市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招商引资。坚持港澳台、欧美日全面出击,引进增量和盘活存量并举,工业、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齐头并进。瞄准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合式招商。 进出口贸易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三管齐下”。尤其要在加工贸易方面,重点解决好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问题,降低进向物流、出向物流成本。
黄奇帆数度提到金融,特别强调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搞好金融领域改革,从体制机制变革入手,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渝中半岛作为重庆建设成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核心区的载体,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报告了建设进展:美国花旗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今年相继入驻区内,区域金融资产突破1万亿大关,金融业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21%,成为渝中产业第一支柱。同时,今年渝中区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新注册1000万元以上企业52家,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内资66亿元。据估算,渝中区今年有望实现GDP达366亿元,增长15%;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三、重庆的难事
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是重庆的难事,它涉及制度建构,涉及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重庆作得好,就可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样板。
早在2008年中共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时说,“三农”问题直接关系我市发展的根本战略,特别是城乡统筹、“两翼”振兴、库区的安稳致富这三件大事,对历届市委、政府都是重中之重,都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大事,也是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11月28日《重庆日报》)
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农村面积占99%,农村人口超过70%。因而,城乡统筹、“两翼”振兴、库区的安稳致富这三件大事,直接关系重庆市发展的根本战略。
在这次重庆经济工作会议上,薄熙来赞扬御任王鸿举市长的7年间,五个方面工作尤为出色,其中之一就是推进城乡统筹、加快“两翼”发展,将市级财力的75%用于支持区县发展,使3200个贫困村脱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00万人减少到48万人。
薄熙来分析说,重庆的经济规模在西部地区总体上处于“中游”,经过努力,发展速度也只居第四。按胡总书记的要求,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一是要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二是经济成长性要好,须保持一定的增速。目前,重庆市尚有不小的差距,离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还有很长的路。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农村的面积与人口比京、津、沪总和的两倍还要多,城镇低保人员和低收入者的数量也超过这三市的总和。城市包袱重、农村难题多,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困难不小。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正视差距,以更大的努力,打造开放环境,努力振兴两翼,着力改善民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好“314”总体部署。
城乡统筹制度创新任重道远,重庆在探索,虽有进展,但无重大突破。
薄熙来在会议结束时对大家说,在四个直辖市中,咱重庆目前的经济实力最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多,但我们发展的空间很大,可塑性很强,今后10年的工作至关重要。100年,200年后,重庆会变成什么样子,能达到什么高度,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将取决于我们这批干部有多大的能耐,多高的心劲和多强的奋斗精神。
薄熙来说,人生如梦,转眼就到退休。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有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人这一辈子,未必能赶上一次大的挑战。挑战就是机遇,在座的各位就很幸运,赶上了今后几年的挑战。10年以后的重庆人,想大干还不好找机会了!那时的人,面对的将是比较定型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比较少见今天这样的决战了。今天矛盾多、挑战多,我们一定要拿出勇气和智慧,以忘我奋斗的精神,使出“浑身解数”,为重庆人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好好拼搏一番,交一份无愧于人民的答卷。这些话意味深长,期待重庆在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蔡律 2009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