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1月1日起,政府将第六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20元,当退休人员欣喜每月又增加了几斤猪肉钱的时候,这项政策也给人保部门的公务员带来了一份喜悦,人保部门高兴的是国务院进一步规定了“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再适当提高”,一条“再适当提高”的政策为能够适当提高的对象还连同人保部门一起带来了福利。
想想计划经济的那些年,当时的劳动人事部门(现在叫人保了)门前车水马龙,好不兴旺,办事人员一天辛苦下来,办公桌上堆积的红塔山香烟(当时的高级香烟哦)能够装满一、两盒,令人心理舒坦与精神昂扬的科长、股长的呼喊声不绝于耳,科长、股长要为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批办招工、转正、定级、加工资等事项,人们的劳动权、生存权就掌握在科长、股长的手里,科长、股长就是天下苍生的大救星。工人要加工资,要加到更高级别的工资,就要拿到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绿本本,这样的绿本本就像如今党校的文凭,是到达幸福乐园的通行证,它不能白送,也不是寻常人能拿得到手的。只怪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一位股长的家里各种名酒塞满床底,为了腾出更宽的地方搁置烟酒,这位股长干脆拆下两个木头床架,把一箱箱的名酒当床头架。睡在酒床上面,欲醉欲仙。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工人的工资由企业老板说了算的时候,此时劳动保障部门的把人分为初、中、高级的绿本本没有市场了!以前一年能卖出一、两千本的绿皮本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年只卖出30多本,眼看床底下的名酒要呈现出被掏空之势,怎忍心再换上木头床架?技术等级证书不能与在岗职工工资挂钩了,但是退休工人的工资由我批、由我发,我要将绿皮本与退休工资挂钩,一定要把冷落的生意再做得红红火火。
基层劳动保障干部经常参加地市级会议,偶尔参加省级会议,举凡会议、凡是能够汇报工作的机会,各县市都异口同声地强烈建议,要求把绿皮本与退休工资挂钩,有本本的人多加工资,有高级本本的人加更多的工资。这样的的建议喊在基层干部的嘴里,响在他们上级领导的心上。别以为名酒只会支撑起股长的床铺,高级职称的本本其发放程序是由县呈报到省厅,发放权掌控在省厅,一个高级本本收费1000元,然后市里拿走1/3(市里也要盖章“同意呈报”),省里拿走1/3,县里当然还要留下1/3。圈子里的人都知道:省厅下属的技能鉴定中心富得流金!到省里开技能鉴定会,他们也会施恩给部下发价值不菲的纪念品,或组织手下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只怕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冷落了两年的门庭很快升温。能够出台政策的政府部门,有什么事能够难倒他们呢?传说中的部门政策利益化,这是不是一个例证呢?在国务院为退休人员增加工资的大政策下,省厅早几年就在自己的实施细则里光冕堂皇地增加了“为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适当倾斜”的地方政策,而从2007年开始,“适当倾斜”的地方政策就变成了国务院的“再适当提高”,从此以后这好像要成为一条基本国策了。在这条政策的吸引下,一元钱工本费的绿皮本被卖到200 —1000多元,而中间的程序只是一张可以照抄的考试卷。
在网易、搜狐新闻的留言里,“再适当提高”的政策受到网民的非议,这些非议也正合乎一个人保工作者的切身体会。现在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大部分是企业改制前的企业管理干部,一线工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微乎其微,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在职时享受了职称工资,如今他们还能够享受职称待遇的终身制。工人技术等级职称是对在职在岗人员的技术评定,他们应当是在岗时享受相应的待遇,即便私营企业,高、精、尖的技术岗位的工资待遇也会高于普通岗位,如果按实际工资总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应当为技术工人缴纳比普通工人更多的社会保险费,由此技术工人的退休费也应当高于普通工人,给高级技术人员多加退休费纯粹是权力寻租的结果。
连续第六次为企业工人增加退休工资,这是一个美好故事。我所在地区的退休人员工资已经高于、甚至远高于在岗工人的工资。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工资1000多元,而几家骨干企业的工人工资只有800多元,超市里的女工600多元,仅多于当地最低工资和失业救济金水平。退休人员享受的是不是统计局发布的社会平均工资的经济发展成果?这个被平均的“成果”给退休人员带来了好处,却使在职职工尤其是个体工商户不堪重负,他们要拿出一年12个月当中的三个月收入来缴纳与社会平均工资一同飙升的社会保险费,退休人员在赞扬好政策的时候是否知晓,你所拿到的增加的退休工资是你们晚辈每天的辛苦支付,如果你家里有收入微薄的“啃老族”,请你不要过多地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