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政协制度的尴尬和“反腐疲劳”
李华新
现在人们对于大部分的省部级官员在政协职位上的被双规感到了有些“反腐疲劳”。因为这些落马的官员在如此的高官位置上的落马,让人们感到现在的高官越是官位高,越是干得无法无天的事情越是离谱,手中的权利成为寻租的资本,成为自己的权倾一方的手中玩物,而且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如此的没有法度的折腾,给一方经济带来的不是幸运,而是一种灾难。
不过现在的政协主席这个职位,现在的没有权利可以直接插手调动干部任免提拔干部,但是这些人往往是从原来的党委书记或是政府主要领导职位来的,在他们主政期间的一些违法行为,有数在自己面临被政协的时候,就会加快为自己今后政途或是为即将退下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越级、破格,不经集体讨论的提拔自己青睐的干部,似乎就成为一种惯例,而且这些干部如果一旦在任职实权的领导职务时,有贪赃枉法的行为,这样的一些行为就会成为终生的污点,并且伴随终生,也就既有“机会”被反腐,而且是在自己离开原有的位置之后,在相对赋闲的日子里,就会被揪住其劣迹进行查处,而且一经查处,就会在现在的位置上被课以党纪国法的处理,就会以一个原什么书记省长、市长的官位,为现任的政协职位抹黑,真正受到影响的则是现在的政协的任上的位置。使得政协成为一个替罪羔羊的尴尬的形象。而这样的一个中国的官场现象已经是持续了多年。而能够在政协位子上全身而退的,似乎是比较难得的事情了。
因此,党内的一些有位之士,就针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各级的政协领导人选,不应该仅限于党委政府到点换届的领导,甚至是在政治斗争中失意的人产生,而应该把政协干部的培养与党委、政府及人大等组织、机构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考虑。也就是政协应该是作为一个具有真正的自己根本背景的领导进行培养,而不是一个干部退休前的中转机构。
这所说的自然不仅是有点干部在政协位子上犯事,而是说这些犯事的人,即使不在政协履职,也同样会在其他的任何一个岗位上被反腐的、可是因为现有的根本体制,使得这些人不能静待自己的退休日,而是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而且是没有其他理由的不到点的必须安排一个什么位置似乎也是一种习惯。就像现在的几位省委书记一定要安排到人大做副主委一样,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自己退下来之前的一种过渡,想想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难以进行,其实和我们的干部制度的惯性和给个说法的惯性思维一致的行为方式。
但是,原来任党委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政协位置上频频落马,那么政协的威望也就难以建立了,因为政协尴尬的位子,已经不是具有真正的参政议政的机构,而是频频为这些人擦屁股的一个地方。这样的一种现象理应有所改变。
“落马政协主席的频率如此之高,而且这些政协主席大有前仆后继的石头,而且这样的一个石头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干部任用制度,其此现象也就不会自然终止,因为有不少带病而来的政协主要领导在这里落脚,这些带有贪腐劣迹的人,迟早被查处则是没有悬念的,因为如果这些人在这里成为避风港,那么党内的反腐败就会无果而终。
自然全社会要关注政协主席位置的纯洁性,更加敏锐的加以审视,并且需要改变这一尴尬的现象,而不为人民所诟病,其实,这些有病的政协主席,这些带病的政协主席,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把关,让这些人被免职,而不是什么有问题,也是可以淡出官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要成为一种官场的规则,或是就是要破除某些官场规则。其实也是可以考虑到的,只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具体考虑到政协主席的反腐已经疲劳的问题。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