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需要加力提速
党双忍
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称《大关中规划》)把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一个重要战略目标。这是后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
《大关中规划》提出,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城镇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以特大城市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大关中规划》还特别提出,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商贸旅游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面积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从《大关中规划》的这些要求来看,到2020年要把宝鸡建设成为继西安之后,大关中经济区的第二座特大城市。同时,作为大关中经济区的副中心,要发挥副中心作用,宝鸡的城镇化率似乎理所当然也应当达到60%以上。
2007年大关中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而宝鸡城镇化率不足41%。也就是说,宝鸡城镇化率比经济区城镇化率低2个百分点。到2020年,宝鸡城镇化率要赶齐经济区平均水平,宝鸡的城镇化必须加力提速,赶出2个百分点来。从2007年到2020年13年时间,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每年大约1.5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2008年宝鸡市376万人,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425万人,总人口增加约50万人。2008年城镇人口约150万人,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人口将达到250万。也就是说,按照《大关中规划》要求,宝鸡市需要把100万人口搬进城镇,相当于城镇总人口增长66.6%。
2008年宝鸡市中心城区约80万人口,中心城区对全市城镇化贡献率为21个百分点。《大关中规划》要求,2020年宝鸡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就是说,中心城区还需要增加40万人口,相当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50%。中心城区对全市城镇化贡献率为28个百分点,新增7个百分点。
2008年宝鸡中心市区之外的城镇人口约70万人,对全市城镇化贡献率为19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市实现60%的城镇化率,需要中心城区之外的城镇人口达到130万人,增加60万人,也就是需要85%以上的增长率,对全市城镇化贡献率为32个百分点,新增13个百分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未来一个时期,宝鸡的城镇化任务非常繁重。如期实现城镇化目标,需要全市奋进努力。仅仅靠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中心城区之外开辟新的“阵地”。
从城镇体系看,宝鸡中心城区的目标是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在特大城市之下,应当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似乎小城镇的目标是明确的。但那个是大城市?哪个是中等城市?就不够清晰了。从理论上讲,天水、平凉等周边城市都可以是宝鸡城镇体系中的大城市,但实际上因距离较远,可能性不大。我以为,比较实际的想法是,要努力把蔡家坡建设成一个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把凤翔县建设成2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然后再加上若干卫星小城镇,可以促进宝鸡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看来,解放思想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强调的一项任务。这里只是粗浅判断,真要实施,那得开拓视野,细细论证、研磨、规划。至于能不能达成预期目标,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另外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