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也一定会写诗的■ 洪烛
在喀什听维吾尔女诗人朗诵
你是生活在当代的公主,虽然你的父亲
并不是国王,他经营着郊外的葡萄园
作为叶尔羌汗的后裔
容貌的古典美,是你血液里继承的遗产
哪怕你同样热爱时装
诗从来不是舶来品,而是身体的回响
听你朗诵时知道我怎么想吗?
我在假设:香妃也一定会写诗的
不见得比乾隆爷逊色……
没学过维吾尔语,可我一下子
就听懂了:“曾有人死在姑娘的两条辫子上
也可能死在默合麦德写的两行文字中间”
看来诗并非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感应
在你的宗教里,没有专门的诗神
又有什么关系?你注定是诗人中最美的
作为告别的礼物:你送我一本古兰经
我回赠一本诗经——
你恐怕还不知道吧,在诗经的故乡
哥们也算一个拥有继承权的王子……
致刀郎
你是刀郎,我是夜郎
你热爱白天,我喜欢夜晚
我来自稻花香的古夜郎国
到你的龟兹国比试彼此的乐器
不要告诉你的臣民
坐在你对面的是另一位国王
就当作失散已久的兄弟
正在回忆对方身上的胎记
“除了你,再没有第二个人
知道我的这个秘密……”
“如果你愿意——
就把我当成遗忘了的自己……”
大地之歌
我从没有如此亲近过大地
我的眼睛一向是停留在高楼上的
与星辰的位置平行,摇摇欲坠
所以我注定只是一个看风景的人
而不是风景本身
越过红绿灯、钢筋水泥丛林、沙沙作响的纸张
此时此刻,大地的辞典在我视野展开了
每一株草,都维系着血脉的词根
值得还乡的牛群反复咀嚼
只有云是没有根的,只有我是没有根的
最终被磨损的指甲查阅到的不是风景
而是空白。让我向你的怀抱坠落吧
我开始羡慕那不需要听众的行吟
与万物貌合神离的游思
花草、鸟兽、神仙,都有不为人知的幸福
若无其事地做这一切的放牧者吧
逐草而食傍水而居,严守大地的秘密
草原
像风撼动一棵树的,是你的呼吸
撼动爱情,撼动纸糊的房屋
是你的每次呼吸
平原上的灯火悬挂得比星斗更高
青草比屋顶更高,诱惑无家可归的羊群
请燃烧得缓慢一些,再缓慢一些
不要过早地灼伤我委屈的手指
音乐在树枝上绽开,请尽量轻松一些
让我好好凝视这一瞬间。在瞬间
走完一生的长廊,并且重复无数遍
铁打的花朵,冰雪烘托的琴弦
请发生得迟缓一些,安慰我心中荒原
一次微笑足以巩固春天的阵地
像放轻脚步一样按捺住由衷的焦渴
我们在黑暗的中心获得光明
在风暴的中心获得平静
炊烟是格言,路是真理
正如幸福姗姗来迟
我尊重与人类有关的所有秘密
洪烛诗集《我的西域》授奖评语
洪烛是一位有文学抱负的青年作家,少年即有文名。20多年来笔耕不辍,新作迭出,且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质量水准线上,在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的西域》是其近年游历、探访中国西部之后的一部力作,它的厚重、独特,主要基于诗人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一,对信仰、理想的重塑。这于平民化立场的过度提倡引发的价值混乱、道德失范之现世精神状况无疑是一种反驳的努力,浸透着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二,集中体现了诗人细致绵密的创作思维特点。敏感、敏锐,穿透力强,和西部的苍茫辽阔恰成对应。所以《我的西域》的成功,既是人力为之,又有某种“天意”;三,诗人对叙事元素与抒情元素的平衡掌控适当。故事不粘滞,颂赞得体——准确勾勒出了现代人的访古朝圣之姿、之态、之幽情。
一个诗意行走的人
刚来北京不久去地坛书市买书,一本《北京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感觉对我也许有点用处,就随手买了下来。回来一看,还真不错,此书不仅是一本初入北京者的指南,更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对城市,对历史,对古老北京的心灵感悟.笔记,和诠释。书慢慢看完,对北京也慢慢熟悉起来,作者洪烛的名字就这样记下来。
之后,仅仅是隔了一个国庆长假的时间,接到诗刊社22届青春诗会通知,被告知,在即将要去的这次宁夏贺兰山青春诗会上,我们这组5位学员的指导老师便是洪烛。真是缘分,同时又惭愧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诗人洪烛早在80年代,就已经是一位风靡全国大学校园的诗歌王子了。而那时候,我自己可能还在昏昏谔谔的读死书。
青春诗会在银川整整一周时间,于是有机会和洪烛随时随地地交谈,也许因为年龄比较接近的原因吧,生于60年代的诗人洪烛从感觉上,更像是我们的一位大哥,兄长,而且是一位极具浪漫气质的诗人大哥,他的谈吐,举止,语言,风度,是我们大家在背后公认,最没有争议的,本次诗会上最像诗人的一位诗人。他对诗歌的感觉和态度也完全是一个从未曾被污染过的真正的诗人所应该具备的良知和情感,他谈我们的诗歌,也谈他自己的创作心路历程,他的真诚和率真总是能随时随地打动,浸漫,和感染着我们。
06年,洪烛去了一次新疆,回来后即完成长篇组诗《西域》的写作。在这组诗歌里,我们不难发现,洪烛的诗行里虽然依旧有当年那个纯真少年的影子在奔跑,行走,和坚守,但又早已不是当年那袭稚嫩的身影了,他开始变得更加宁静,成熟,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干净、淳朴、而又充满只有阳光,健康的光泽和热情,他眼神绵软、温和却又不失聪慧和睿智,他的每一个句子,每一分行,每一个字眼,都是真情流露,激情喷发,是真的有话要,他写《在街上》,写他从新疆归来,在北京街头上遇见卖羊肉串的维吾尔小伙,倍感亲切,想告诉他——我去过你的故乡,那里太美了,羡慕的神情,就像面对一个天生比他富有的人。我相信,当时的洪烛真是这样,他一定拥有这样由衷的眼神,他是真的如是地羡慕,面对一个拥有美丽故乡的人,他就感觉那是一个天生比他富有的人。
他写《水葡萄》, “ 在盛产葡萄的地域/我东挑西捡找到了最大的一颗一颗纯粹由水做成的葡萄博斯腾湖,我无法把你摘下来带走。我只能把你的名字含在口中。” 像这样饱含深情的字句比比皆是还有很多很多,读诗的过程中,我们跟随他的步履,视野,心境,一再地被牵引,被感动,洪烛之与新疆,他对他所行走的那一片疆域的真实爱戴和深情厚谊屡屡在这些字里行间荡漾弥漫或溢于言表,他对它们的热爱是真的,这一种热爱,不禁要令我们敬仰,也更令我们无限地神往。他的情感是真的,他的每一个字符文字都是真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不像我们,有时候只是为了应情应景而去强说忧愁。没有话说,他就宁愿不写,哪怕一沉便是数年,这就是洪烛。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