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早晨,成都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发生一起恶性“拆迁”事件,女主人唐福珍以死相争未能阻止政府组织的破拆队伍,最后“自焚”于楼顶天台。(《新文化报》11月27日)
用身体点燃反抗“暴力拆迁”之火的成都人唐福珍终于不治身亡,火光对面的,是没有情感的强拆机械,以及冷冰冰的官员眼神。这起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就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构成了一个双输的格局。
可以说,事件的结果,是当地官员一力促成的,虽然唐福珍拿自己的身体当导火线,但她高估了现场官员的人性,以及为政能力。
在拆迁者的眼里,唐福珍是典型的“刁民”,在这里,“刁民”的意思就是不跟政府合作,漫天要价,破坏当地经济发展,威胁当地大多数人经济利益的少数人。对这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钉子户”,就要以狂风扫落叶的态势,将之连根拔除——这样的思维和逻辑,散见于一些管理与被管理的现场,他们理直气壮地侵占公民的财产,所秉持的理由就是经济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利益。
不可否认,在政府拆迁与补偿这样的拉锯战中,每个人的想法和要求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济情况和承受能力也都不一样,面对的是一户一户的个体,用一刀切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本来就是鲁莽颟顸的,但有些管理者经常会抱有这样的前提,觉得同样的拆迁,别人都可以接受,你为什么就一定要变成“钉子户”。于是,官员放大了讨价还价者的贪婪,并且将之定性在“刁民”的耻辱柱上,这样再进行强制拆迁,似乎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所以,结头扯到最后,就变成死结。
作为公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者,政府不可避免会遭遇到各种特殊情况,事物总不都是按自己设计和规划好的路线在走,简言之,总有这个或那个“刁民”在路口等你,狭路相逢。为政艺术,就是化解一次又一次的风波,化解之道,肯定不会是硬碰硬,试想,谁会硬得过国家机器?如果你不妥协,那么结果就是鸡蛋碰石头。或许石头会很得意,觉得鸡蛋是自不量力。但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石头的天下,如果一个人的逻辑跟石头一样,那么他迟早会遇到碎石机的。
如果“刁民”在治下前赴后继地出现,那么一定是政策或者政策的执行出了问题,化解“刁民”的戾气,是最高层次的为政艺术,无论如何,人的生命这条底线是不能破的。具体到唐福珍事件,是当地官员执政能力低下的直接表现,我们痛惜的是,还要有多少流血事件,才能把这些为祸一方的低能管理者清除干净?
成都拆迁自焚事件,"刁民"怎硬得过国家机器?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