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中国献厚礼美国“太小气”
哥本哈根,这几天在全球媒体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
中国政府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1月27日
新华网)。东道国丹麦于22日曾表示,已有6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确认将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大会旨在针对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等问题做出新安排。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减排技术和资金。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负有导向型责任。在会议召开前夕,中美两国都相继公布了减排目标。中国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从1990年到2005年,单位GDP碳强度下降了47%,但2005年与1990年相比,二氧化碳总的排放量仍然是增长的。在公布具体目标的同时,中国将此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等具体有效措施。这可以说是中国献给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一份厚礼。
美国的目标是,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分析指出,这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作为全球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美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关键参与者。发展中国家呼吁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水平基础上至少减排40%。4%低于40%的
36个百分点,相差甚远。同时,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减排技术和资金上至今毫无进展,多数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使出了一个“言大于行”的障眼法。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承担更大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使得笔者想起了美国历史经济学家戴维-S-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一书里所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总是要求发展中国家不要做我过去做的事情,而要做我现在能够做得起的事情。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通过大肆污染地球取得了巨大发展,现在有能力有实力减排,但是,像美国制定的目标比中国竟然低28个(45%-17%)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碳排放压力很大,而中国却自加压力制定了较高减排目标。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赞扬在情理之中;美国被指“太小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太小气”,全球翘首以待的哥本哈根会议必然有一番激烈争论,很可能无果而终。但是,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相比布什政府曾经断然拒绝《京都议定书》,根本不坐到谈判桌“说事”来说,奥巴马政府是一大进步。虽然“太小气”,但毕竟制订了具体减排目标,并且奥巴马总统将亲自与会。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要坐在一起谈,无论多难都会最终取得有益结果。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1/26/content_12544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