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与深圳,一座城市的微笑行走(三章)


【2009将要成为背影。新的一年,多少新的页面,多少新的期待?太多感触,说不明白。捡出一篇此前敲就的稿子,叙说深圳这座城市的表情、心思和努力,聊作辞岁迎新的闲话,图一份好的心情。至少,不说迷惘的楼市!不说心烦的房价!不能搬去公众心头的石头,那就描画一个微笑的面孔吧。】

 

大运与深圳,一座城市的微笑行走(三章)

     (一)

城市有脸。于是,有表情。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宣布,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选定为里约热内卢,此前出局的芝加哥,惊愕!东京,失落!马德里,遗憾!而里约热内卢,则欣喜若狂!巴西总统卢拉为此情不自禁,在一众媒体的镜头面前,忘掉一国首脑的矜持,当场流下了热泪!他说这是他出任总统以来,对于他的国家来说,最为伟大的事件!

 

这是奥运燃点了里约热内卢的情绪,也激动了一个国家的情绪。由之,城市脸面,生动;国家的脸面,光彩斐然!这是奥林匹克的力量。

 

同样,2009年7月,贝尔格莱德,当深圳代市长王荣接过大运会旗,自豪的舞动起来,作为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东道主,深圳,也是一脸笑容!欣赏这张笑脸,谁都可以感受,奥林匹克的力量,人类共同追从的体育与文明的力量,就是如此伟大。

 

自从深圳申办大运成功之后,这座年轻城市的表情,格外生动起来。关于大运口号的提炼,关于大运精神的传承,关于大运和城市的关联与畅想,丰富、澎湃而激情万状。很为传神的是,26届大运会徽的设计,是一弯五色缤纷的笑纹,一张生动笑脸的最精炼、最活跃的表达!这个名为“欢乐U”的创意,不仅包容了无论是英语还是法语对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准确定义,而且将深圳这座主办城市的自信、好客、热情,以斑斓的色调和洗练的线条,以全球可以通读的视觉符号,简约而深刻的解说了出来。

 

当然,一切的激动,惟有化为城市行动的力量,才会真正呈现灿然而富有光泽的笑容。为了2011年的大运,城市规划的蓝图勾勒,大运场馆的设计构筑,道路交通的剖划伸展,服务设施的配套升级,人居环境的绿色营造……,深圳皆是大手笔,大视野,大动作!深圳微笑着,努力着,行动着。此时再来审视“欢乐U”,奇妙的五彩笑纹,好像是由一个个变幻无穷的圆点组成的,让你不能不读出,因为大运,深圳,不仅每天微笑,而且每天都在变化!

 

不久前深圳提出了“扮靓”的口号。完全有理由相信,变化正在加快,“欢乐U”,更多了一份迷人。

 

                           (二)

有哲人说过,城市是容器。诚然如是。城市不仅容纳人们的居住,容纳工作、生活、交往,也容纳文化、思想和精神,容纳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生成和存在。

 

无疑,大运让深圳扩容。

 

年轻而极富包容精神的深圳,移民特质也好,海洋气息也好,历经开放前沿的身心熏陶,愿意热情付出,愿意集纳众长,愿意竞放心智,愿意秀出精彩,已然成为这个城市人文精神的共同标记。即将到来的大运,为深圳这尊“容器”不仅刷绘了鲜丽的釉彩,而且,舒展了这尊“容器”的雍容胸腔和俊逸气质。

打开大运深圳的官方网站,有关大运的各种活动,各种声音,各种画面,扑面而来——

 

大运海报设计,连续举办大赛,应征者各展才华,成为这个城市的艺术盛事;大运征文,引来天南海北锦绣文章,如云片飞至,蔚成大观;大运论坛则热闹非凡:有主动为开闭幕式提供创意的,有热心为某个东南亚选手争取报名机会的;有庄重建议举办绿色大运的,有积极倡议、联络成立小语种“圈子”,以便为大运现场服务的……;至于大运歌曲的征选,更是群星璀璨,知名大家和无名选手共冶一炉,好歌纷呈,光是那一则则闪动“容器”光芒的歌名,就让人不禁激情勃发:《World in our hands》、《从这里开始》、《亮翅》、《梦想之城》、《让青春飞扬》、《超越自己》……!

 

应当说,大运激动了深圳,深圳则因大运气韵万千,精神升腾!这是何等的值得吟唱,而“容器”之共鸣,更是无远弗届!

 

                        (三)

城市有腿。于是,有自己的脚步。

 

当深圳戴上主办城市的橄榄冠冕,深圳就开始了自己的行走。最为直观的例子是,一支大运文化骑行队,脚踩单车,纵横祖国河山,走过众多高校,传播大运的声息和热情;一支作为城市使者的骑行队,既和代市长一起出席贝尔格莱德的25届大运会闭幕式,出演中国深圳年轻大学生自己的节目,又一路驶向希腊,驶向古奥林匹克历史博物馆,朝拜留存的运动员雕像、汲取久远流传的体育与文明精神,同时,访问一位和中国、和深圳心气相通的老者,展开了东方年轻深圳和希腊前辈的一场心灵交往——

 

“2009.7.18.……下午我们拜访了奥林匹亚当地德高望重的koswlopoulg先生,他是一个书店的老板,热爱中国文化,门口挂有中国国旗,书架中藏有英文版老子孔孟学说,见到我们十分热情。……老先生是一个了得的人,作为火炬手参与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当时还是英俊小伙,现在已是白发苍苍,近五十年来见证了多届奥运圣火的传递。当了解到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深圳举行,我们这支骑行队伍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赶到奥林匹亚,老人家感触良多,拿出压箱底的奥运纪录片跟我们分享,最后嘱咐我们回国后一定要寄一面深圳大运会会旗给他,他要在书店中设一个中国角落,和大家一起分享深圳这年轻的盛会。晚上晚餐时,点了些红酒,……奥林匹亚的风吹过,远处响起了悠扬的风琴声,就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刻,干下这杯酒。”

上面是一位名叫胡荣的大运文化骑行队员的日志,写得很朴质,也很动情,和骑行的车辙一样,留在奥林匹亚,也带回了深圳。想必随后的日子,她们一定是大运的忠诚志愿者,弓腰蹬腿,而又一脸微笑,前行、流汗、出力,鼓掌!

 

诗人说,听见了么?大运正向深圳走来!

 

其实,这些年轻的姿态和身影,又在塑造一个诗意的形象:深圳在行走,深圳在进步!微笑着行走,微笑着进步,朝着大运,而又不仅仅止于大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