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间有爱,一人一块”的社会互助,更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自助。保险法规定了寿险公司的退出机制,明确提出“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了分立、合并和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如果出现被依法撤销的情况,要转让给别的寿险公司,如果不能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家监管机关指定公司接受。
之所以有这样的法律规定,是因为保险是“经济的助推器、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贫困的人买不起保险,特别富裕的人觉得不需要保险,买的是社会的中间阶层(中产阶级),他们把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重要储备选择放在保险公司,如果保险公司随便就破产清算了,让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中产阶级的未来化为乌有,他们就要上街游行,社会就会混乱。为了社会稳定,几乎所有国家的保险法,都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买保险的人就形成了一个组织,因为和国家利益一致,所以也就得到政府法律的保护。这就是加入保险互助“组织”的意义。
自古以来,有组织的都是强者,无组织的都是弱者。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根本原因就是老百姓是最没有组织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就是要广大的贫苦人民组织起来,这样才会有力量。资产阶级掌握着政府,他们是有组织的;黑社会也是有组织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向无组织的人民群众谋取利益。横征暴敛的有之,巧立名目的有之,明抢暗偷的亦有之。有组织才有力量,才有机会,才有话语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今天看来依然不落后,有组织的阶级一定的强者,无组织的阶级一定是弱者。
具体到今天的社会,从投资理财的角度看,依然是组织(专业术语叫机构投资者)的天下。
银行是个组织,我们成为银行的客户,属于利益共同体(不太严密的),所以就获得了组织带来的利益——利息。如果你把钱自己保管,就不会有利息。如果给了非法集资的组织,恐怕就血本无归。
证券行业是个组织,他们的主要利润来自投资者(股民)不断操作的手续费,当然在成熟市场也有别的利润也许。我们成为证券公司的客户,以为是一个组织的,其实不是,我们恰恰是证券公司谋利的对象。证券公司跟媒体、所谓的专家和上市公司是一个组织的,因为他们才是利益共同体。我们投资者运动得越频繁,他们利润就越高,股民跟证券公司的利益不是正相关。
保险公司也是个组织,有点象银行,卖保险属于融资(借用客户的资金),然后聚少成多去投资(与客户分享利润),同时给客户提供保险服务(主要是保障,也派生了投资理财的功能)。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利益是高度一致,客户越健康长寿,保险公司利润越好;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做的越好,客户的保障就越可靠,利益得到保证。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投资,也就是说来自于市场,很少是靠赚取保险费的。因为买过保险的人都可以算一下,短期险除外,长期险交的保费几乎都少于保险金额(当然指合适年龄,年龄太大会例外),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将来一定给客户的钱多于她收客户的保费。保险公司和客户的利益是正相关的,应该属于一个组织的。买保险,就等于加入了中产阶级俱乐部,不买,就等于依然是无组织的群众,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弱。
要想成为强者,明智的选择就是要么拥有自己的组织,要么加入一个组织,分享利益。永远记住,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成为被组织压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