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是城市的象征。它们是城市个性的浓缩,是城市繁荣的机缘。任何文化和任何时代的城市都有
各自高耸而突出的地标,以颂扬其信仰、权力和特殊成就。这些地标归纳了城市形式,突出了城市意象。
这是美国学者斯皮罗·科斯托夫在《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一书中为城市天际线下的准确而
富于文化意义的定义。城市天际线并非单一的城市远景之“线”,也并非仅由高楼大厦所勾勒,科斯托夫认为,决定天际线
视觉特征的设计要素包括高度、形状和路径。
高度是形成城市天际线的最重要的指标,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方尖碑和神庙,是构成天际线的要素;在古代欧洲,教堂
的尖塔或圆顶,是城市天际线的主题;而在古代中国城市,城楼、钟鼓楼和宝塔,是城市平展的天际线的高潮;现代城市中
的天际线,摩天楼充当了主角,是资本与欲望的率直表达,这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城市天际线的神圣和神秘的观念。
形状即天际线所体现的城市的空间秩序。圣母百花大教堂以其高耸而饱满的圆顶,统御着佛罗伦萨的天际线;帝国大厦以
其哥特教堂式的尖耸肃穆的体量,成为曼哈顿天际线的神祇;六和塔以伟岸之躯屹立于钱塘江畔月轮山上,不仅是西湖,也
是杭州天际线的主角。当然,像北京的东方广场或国家大剧院那样的臃肿、诡异形状,也成为北京旧城天际线的消极因素。
路径是指观看城市天际线的合适角度与直接体验。上海浦东陆家嘴CBD超高层建筑林立,合适的观看角度是在黄浦江对岸
的外滩沿岸。在那里,江湾的迂回使陆家嘴CBD的震撼的天际线呈现出多向度的丰富景观。而观看陆家嘴对岸的外滩的天际
线景观,最佳视点却在外滩南部,尤其是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弯道,当汽车从延安路高架路对着浦东摩天楼群的远景疾
驶,猛然左拐间,外滩近代经典建筑群的无比协调优雅的天际线骤然闪现,给人难忘的“惊艳”感受,这里因此被称作“亚
洲第一弯”。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同,城市天际线的特有的观看视角是公众集体认同的产物,它具有某种偶发性和“民
主性”。
当然,这只是从观看的角度谈论城市天际线。如果我们把城市天际线看做对城市深层解读的一种方式,那么,它还可以是
城市空间秩序和城市活力的象征。
在中国,由于城市的超速发展,城市天际线的生长、变化和更迭的速度也很快(例如,由于外滩的重新整治,“亚洲第一
弯”已经消失了),它们等待着城市天际线爱好者们去发现——摩天楼和CBD是权力塑造的,从哪里欣赏城市天际线是由我
们决定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