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字”主旋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字”主旋律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为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工作定调,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被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会”。公报还没有出来,从传媒报道分析,我归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字”主旋律: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防通胀。

  保增长:2010年经济总基调将延续2009年内容并做出适当调整。从2008年开始,中央经济总基调就是由多字方针组成,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经济基调在2008年发生过4次较大变更,年初是“防通胀、防过热”,年中变化为“保增长、控通胀”,2008年9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基调演变为全面“保增长”,2008年11月被调整为“保增长、扩内需”。2009年经济基调基本延续2008年内容并作出一些调整,整个宏观调整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进行,预计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字”主旋律: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防通胀。

  200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就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施,人称“国十条”。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变调控或更灵活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上,中央提出“5个更加注重”的概念,将可能成为未来一年经济工作的总指导方针: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0年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009年货币政策表述为“适度宽松”,实际应该是“极度宽松”;2010年如果真正执行“适度宽松”的话,实际上是要有所收紧。

  调结构:2008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常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就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政策措施,人称“国十条”。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提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陆续出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汽车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投资过度膨胀不仅会挤占消费的增长空间,而且还会导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银行信贷风险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政府投入大部分向“铁公基”集中,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对竞争性领域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信贷增长过猛,适度宽松变成了“极度”宽松,形成通胀预期;地方经济过分依赖房地产业“保增长”,导致泡沫严重,等等。因此,注意投资规模和节奏的控制、强化投资效果的考核、加强投资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上半年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随着经济的企稳向好,国务院又及时发现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采取措施抑制钢铁、水泥等六个行业产能过剩。目前,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从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看,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增长方式转型愈加迫切。这次金融危机后,有些深层次的结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大力保增长而进一步深化。比较突出的是产能过剩问题,以及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畸形发展问题。

  促内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明确的信息至少有三层涵义:一是前所未有地将促进消费需求置于“调结构”的突出位置,二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更加明确和具体,三是扩大消费的政策操作思路开始转向治本层面。

  真正扩大内需,还是要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我们期望,资金不能仅仅青睐“铁公基”,更要支持创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更多的产业领域要打破垄断,降低准入门槛;更多的投入要直接面向民生,特别是投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让人们花钱再无后顾之忧。而重中之重是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之本,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之本。扩大就业应该成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可能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任务。

  防通胀:“防通胀”会是此次会议中被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上不稳固、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既调结构、又防通胀,一旦把握得不好,出拳太猛,很可能造成“踩两脚刹车”现象,其结果是阻碍了经济复苏的进程。不要忽视通胀问题的国际化趋势。2009年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急速扩张值得警惕,当前M2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的水平,而上一轮严重的通胀也是从1992年开始爆发。虽然目前CPI还是负值,但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预示着通胀即将来临。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三个月内CPI指数将转正,明年全年CPI指标的控制范围,应该会是此次会议中确定的目标,其后,相应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都会在随后陆续调整。同时,投资一旦放缓,实体经济对目前存量资金的消化能力也面临考验。

  信贷资金的疯狂扩张,且85%以上的信用资金流入政府项目、国有垄断企业、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股票市场。尤其是许多国有大企业下属的地产公司,凭借廉价的信贷资金,不计成本狂热购地,不断推高地价和房价,凭空制造了新一轮房地产的惊天泡沫。泡沫总会破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稳房价对于资产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由于房地产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众多,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通过适当手段稳定房价走势,改善供需矛盾,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间接地传导至相关行业和产品,这将有助于未来市场整体价格的企稳。

蔡律   2009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