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学新论点:从狗屎经济时期到盗狗经济时期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其历史特殊性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非同寻常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地理区域,有着属于那个地域的非同寻常的经济现象。

  通过深刻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一些不再为主流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经济领域,我发现了许多历史性的经济现象有必要提出予以公开讨论,正是这些特殊的经济现象,让我深深的为作为改革开放之初期的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所感动。

  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改革开放的起点阶段,也是国家私有经济萌芽阶段。一切可被视为私有财富,能够带来更多私有财富的东西,都被人们视若珍宝。

  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在乡下,我们可以见到到处乱跑的狗。路边晒得发白的狗屎,也是出门可见。

  那时候,人们沿袭了毛泽东时代艰苦奋斗、勤劳肯干的作风,对于白白浪费在路边没有得到珍惜利用的狗屎是很惋惜的。小时候,我就见过一个老婆婆,在路边见到一团发白的狗屎,居然用纸片包了,放菜篮子带回家去。另外,还有我的一个小学老师,她爸爸是村里的干部,每天天刚亮就叫醒她们,去外边捡狗屎。那时候乡下最勤奋的农民,就是出趟门,也不忘带上个簸箕,顺便捡回一簸箕的狗屎。

  狗屎,可被看做为公共财富中未被珍惜利用且可随意被私人合法获取为私人财富的事物。从捡狗屎做起,许多人成长为农业经济竞争中产生出来的最初的自豪的先富者。

  在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农村土地上大量涌现的捡狗屎的经济行为,作为特殊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特殊经济现象,作为特殊时期涌现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经济领域竞争手段,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经济特征:按劳分配确为那个年代主流性质的经济分配方式。通过勤奋的诚实的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唯一的实现超越他者领先他者的先富欲望的手段,这在那个年代,众所公认。这也是那个年代真正感人之处。

  单纯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可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命名为狗屎经济时期。那个时期的经济特征在本质是符合狗屎经济所附属的按劳分配的属性的。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社会经济越发偏离狗屎经济的轨道。

  九十年代的时候,乡下开始涌现盗狗的贼子,他们通过套索或毒药盗取那些四处乱跑的有主之狗。在人们开始痛恨那些到处捕猎狗的盗贼的同时,许多乡下人也开始对狗进行系养。

  盗贼们的经济行为,所演绎的是另一种可被命名为盗狗经济的经济模式,所表现的是私有制度下,在数量上日益增多的经济行为个体通过不道德的、不合法的、反按劳分配体制的经济手段来获取财富的欲望。

  令人惊异的是,随着盗狗经济的出现,狗屎经济非常的迅速的退出了改革的历史舞台,让位于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盗狗经济。在以经济差距出现为标志的社会剧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开始放言: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赚钱不吃苦,吃苦不赚钱。有权者富,近权者富。不择手段的个体致富手段逐渐占据主流,同时导致整体社会道德的全面崩溃。附带了关键词如抢劫、盗窃、杀人、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官商勾结、官商一体、卖淫、卖处、贩卖妇女儿童、坑蒙拐骗、环境污染、黑砖窑、三聚氰胺等等的种种的奇异经济现象随之而来,逐一粉墨登场,跃入历史舞台。

  更可怕的是,已经进入并狂欢于盗狗经济时期的权贵们和悲叹于盗狗经济时期的平民们,因为已经完全失去了不同于盗狗经济时期的前期历史记忆而失去了反思的能力。

  从狗屎经济时期到盗狗经济时期,才是一个完整的改革历史过程,必须要重新认识狗屎经济,我们才能认识改革的畸变过程及其之后的必要深刻反思的盗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