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评论人王浩评价大龙地产天价拿地现象指出:小马拉大车,一个是被大车拉住了,走不动了,需要好几个马帮着它一起拉。还有一种可能,这个马可能是汗血宝马,真的是一个项目决定了它的死活,也许会迸发出谁也想象不到的东西,也许它就名扬天下。
2009年8月21日,大龙地产通过《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即增发议案,拟增发7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1.33元/股。增发前NAV(即净资产价值法)为17.35元/股,取该支股票成交均值19.05元/股计算,如果增发成功,将会有13亿现金入账。加上大龙地产09年三季报显示的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最大值1亿来计算,也只有14亿人民币的现金流。这笔钱只够支付地价款的首付,且在12月5日付清。
那么,12月5日前,大龙地产能否增发成功也有不确定的因素。在12月之前,如果股市有利跌调整,大龙股价面临跌破增发价的风险可能。除非是非公开定向增发,且机构或关联公司援手力挺。而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因此导致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关于这一点,新浪乐居将持续关注大龙的公司股东层面的调整。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增发需要走如下流程:1、先公告增发,其中包括(增发数量 、增发价格、老股东行使优先认购的比例、增发申购代码);2、股权登记日;3、网上增发申购日;4、增发新股上市流通日。除约定外,通常是半年到1年。
也就是说,大龙地产在12月5日之前,基本不可能顺利完成货值13亿的增发。
9月26日,即大龙增发1个月零5天后,大龙地产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于2008年9月24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本公司股份181,000股。大龙总公司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的股票)。
此举显示了大股东看好大龙股票,希望通过增持拉动二级市场的信心,以配合以次增发。而就在2个月后,出现了大龙天价拿地的一幕。
即便是增发成功,支付完首付地价款,大龙地产仍然面临40亿的资金之渴。
按照上市公司的常规融资渠道,首选向银行借款。但大龙地产在没有获得该地块国有土地使证权证之前,没有质押,银行不可能借款。
退而求其次,大龙只能发行公司债或企业债。但是发行债券需要面临很多风险,而且真正能发行债券有很多要求,比如需要连续的盈利、连续帐务没有问题等等,同时需要通过证监会会的审批,而且发行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等等。在公司债和企业债之间,上市公司通常首选公司债。
但是大龙是否符合公司债的条件呢?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即便是符合条件,公司债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根据大龙地产09年三季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不及1亿,即最多发行4千万公司债。
所以,资本市场上的公开融资通路根本不足以解大龙天价地价款之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