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整个人类文明也似乎焕然一新。她在热烈地渴望着人类的拥抱,以实现早已产生的“天人合一”的美好梦想。然而,为了生存,被物质时时引诱的人们在无休止的劳作和拼杀中,逃避着自我的内心冲突,在舆论和习以为常的惯性、惰性中不自觉地放弃了自觉的生活。思想的懒惰、怯懦,身心的交瘁,是人们不敢正视自我深层活动的大敌。
尽管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钟声不时被人敲响,但已沉溺于外在生活游戏规则和无限社会网络之中的人们却置若罔闻。
于是,他们在征服自然和社会的洪流中疏远了自我,忘掉了自我意识。当人们面对无比巨大而又深不可测的世界,盘算着如何“下口”之时,他们似乎感到一种“蚂蚁撼树”的滑稽、恐惧不自量力;当他们处心积虑,不惜动用高科技手段对付竞争对手时,没想到对手却使用了最原始、最简单的“角斗”方式,使他们饱受意志的摧残和筋骨皮肉之苦。
于是,平素雄心勃勃的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失去了战斗的勇气,成了一个个郁郁寡欢的“忧郁症患者”;在绝望之中,成了一个个歇斯底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日益增多的精神障碍和精神病患者,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和隐患。
由于截止目前,我们尚不清醒还不明智,于是,我们不得不走进奥地利精神医生兼哲学家弗洛伊德的诊疗室,接受这个精神分析学家的心理诊疗和训导。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人有许多心理过程被意识所压抑,同时又以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出来,人自身的内省并不足以揭示人全部的自我,但可以通过自由联想等方式使潜意识浮现出来。他按功能,将自我分为三层结构,即本我、自我、超我。那么,人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个“我”上呢?
他说:所谓本我,是一种潜意识,是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它源于人的本能和欲望,既不为道德所容,也不为人所知。这是“热情”和“自私”的来源。它是一股难以驾驭的力量,特别是当一个人冲动的时候,明知不合理、不合法,但依然我行我素。在没能认识到“本我”存在的情况下,自己很难认识自己,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俗话:不知天高地厚,不怕刀山火海。因此,人很容易成为“距自己的最远者”。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不再是一个陌生者,“我”与“我”更贴近了。但在人生之旅中,有多少人知道还有一个“本我”存在、应当由谁来驾驭这匹桀骜不训的烈马呢?这是每个希望在有规则社会中很好生存的人不能不面对的问题,不得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责任和义务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弗氏所创造的“超我”的肩上。生存世界的各种游戏规则和伦理道德观念,已通过各种方式,在我们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当“本我”蠢蠢欲动、不思安分之时,“超我”就开始悄悄发挥压抑和“良心谴责”“本我”的作用,从而使“本我”马上改邪归正。
但作为现实存在的个人,他往往既不能像牲畜之类的动物那样,不知羞耻与无视谴责地进行“本我”的喧泄,也做不到“超我”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纯洁和高尚。现实中的人则表现出他独有的“自我”。这个“自我”是“超我”和“本我”相结合所生的混血儿。健全的人格心理,理性化的言行和思想由“自我”来孕育并抚养成型。
“三我”之间相互存在和制约的关系和经过异化的“自我”并非只是消极和虚伪。它若用于正当领域,则更有益于创造发明,更有益于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
应予说明的是,弗氏理论对人类进一步认识自我、走进自我的陌生世界,拉近现实与自我的距离,无疑有很大的启迪。然而,面对人类宇宙般的心灵和意识,“三我”尚不能涵盖。同时,从以上描述可知:弗氏理论探求的是人类思想、自我意识的活动规律和表现特点,而不是“我”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来,“人为何人,人为何生”的难题仍横亘在每个人面前,通往人类生存奥秘之路,是多么地艰难曲折而又何等地遥远和漫长啊。。。。。。
——来自本文作者《人生终极护照》进行中的手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